139株普通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

139株普通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

ID:24403418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139株普通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_第1页
139株普通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_第2页
139株普通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139株普通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39株普通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王颖贾英峰(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检验科043801)【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变形杆菌对临床的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ATB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用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氧氟沙星12.2%,左氧氟沙星7.9%,亚胺培南7.2%,头孢哌酮/舒巴坦7.2%,阿莫丙林/克拉维酸10%。结论变形杆菌的临床感染率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泌尿系统的感染增加比较明显,并且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

2、的耐药性较低,是治疗普通变形杆菌的首选药物。【关键词】普通变形杆菌耐药率抗菌药物普通变形杆菌属肠道的正常菌群,广泛存在于泥土、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物质中,并可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各种感染,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普通变形杆菌可引起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是泌尿道感染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导致菌血症,还可引起伤口、呼吸道等多种感染。近年来普通变形杆菌染率明显上升,其致病力t)益受到临床的重视。然而由于抗生素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普通变形杆菌的耐药率逐渐上升,给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普通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牛.素的耐药发牛.频率和监测耐药发展,我院对临床标木中分离的普通

3、变形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菌株:木次实验采用的菌株来自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的所有普通变形杆菌共139株,这些菌株91株由泌尿生殖道标木分离占6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胸腹水14株、呼吸道标木8株和肠道标木7株。其中2009年65株,2010年74株。1.2.菌株鉴定:根据普通变形杆菌生长特点和生化管做初步鉴定,然后用ATBexpro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来确认。1.1.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1],培养基为水解酪蛋白琼脂(MH琼脂)平板,培养基购自梅里埃公司,药敏试验用药

4、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药物物敏感试验用质控菌株为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25922。[2]1.2.结果用耐药率表示。2.结果139株普通变形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1。表1:139株普通变形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3.讨论普通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人类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可由此产生菌血症,同吋还引起伤U、呼吸道等多种感染。由变形杆菌引起的新生儿脐带感染可导致高度致死性菌血症和脑膜炎。本院感染的普通变形杆菌65%来自泌尿生殖道标本,明显高于除大肠埃希菌外的其他肠道菌。[3]从本次试验结果分析,

5、长效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达52%,而哌拉西林的耐药性低于氨苄西林达23%,所以青霉素类不能用于变通变形杆菌的治疗;对于一代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唑啉耐药率为61%,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6.5%,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为37.4%,可能与我院长期使用的习惯有关;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7.2%,可用于治疗普通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头霉素类的头孢西丁和单环类的氨曲南的耐药率均不高,为15.7%和12.2%,也可用于治疗普通变形杆菌的感染;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0%和7.2%,耐药性较低,可

6、用于治疗普通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对于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可达63%和49%,而半合成的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达15%;喹诺酮类抗生素早期的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达63%,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为12.2%和7.2%,可以作为治疗普通变形杆菌的道选药物。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三代头孢类的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低,是治疗普通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普通变形杆菌可用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来治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的耐药率都较高,在治疗

7、普通变形杆菌的感染时应避免使用。参考文献[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96,897.[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21,722.[3].俞树荣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7,1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