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92718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杜彩虹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孙何小学【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教师无从下手,教学模式单一,表现为:看要求一一读范文一一写作文一一改作文一一评作文。这种模式往往使学生思维局限于几篇范文而无法自拔,针对这一情况,木人从实践中得到一点体会,特作此文,以供同行探讨。【关键词】小学作文创新【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113-01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需要学生拥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和掌握基木的写作方法,还需要学生对写作
2、素材进行合理加工。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单元训练中的作文要求,读几篇佳作范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构思,写好后修改、誊抄,教师再对木班学生作文进行讲评。这种模式的作文教学,缩小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形成了孩子的作文定势,致使不少孩子畏惧作文,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真情实感,矫揉造作,更谈不上创新。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写出真正意义上属于他们自己的作文,激发孩子创新的灵感,势必要打破传统模式,作点新的尝试,木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学习课文中扩展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想写,他们才能自主地去写,这样写起来才能“
3、思绪万千”、“下笔成文”。我在平时教学课文中,时常设计一些训练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练习,让学生去思考,然后说出来,最后写下来。例如我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如果到了昆明湖畔,你想到哪儿去玩?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到湖中心的小岛上去玩,因为岛上??”;有的学生说:“我想到十七孔桥上去玩,因为桥上??”;有的学生说:“我想沿着昆明湖的堤岸散步,因为堤岸上??”。学生说得绘声绘色,简直都成了专业导游。多好的说话训练,多高的说话热情!就在他们情趣高昂吋,我旋即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如果远方的客人来到了泗洪,你准备带他到哪儿去玩?为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都争先
4、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想带他到公园逛逛,河滨公园,彩灯环抱,西郊公园,树木葱茏;冇的说想带他到洪泽湖畔去看看,湖面波光粼粼、渔帆点点,大螃蟹横行霸道??学生说的是老师始料未及的。当即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0是《我爱家乡的??》,其中一篇《我爱家乡的螃蟹》还发表在《宿迁日报》上!二从大量阅读中培养综合能力,积淀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勤于阅读,逸于作文”。这些古训,无不是勉励我们多读书的。作文固然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读中悟写,读写结合,我常常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手中的书,应该互相传阅,每人一本书,全班50人
5、,每人就可以读到50本书,更何况每人不只是一本书呢?本学期我班由学生自主编绘的手抄报,竟成了全校很多班级板报的蓝本,学生也从大量的阅读中感受到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和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快慰,冋吋也悟出了“写”的真诸。一次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夜,静得出奇。一轮金黄色的圆月悬挂在明朗的夜空中,那些星星眨巴着大眼睛,犹如天上快乐的仙子??”当我问她怎能写出如此美丽、静谧的夜晚吋,这位同学说:“我看过别人的文章,模仿他用环境描写衬托心情的写法。”难道不承认,这位同学是从读中悟出的创意吗?要读,就要把书读“破”、读“熟”,“勤”读,天道酬勤。三从感兴趣的活动中,打破习作常规,确定习作专题
6、请看一个实例:我校组织了一次就河流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科学考察活动。考察之前,教师奋B的地确定要研究和讨论的几个问题:本地河流污染的情况?污染的河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河流是怎样被污染的?怎样防止河流被污染?然后组织学生调査访问和实地考察,接着讨论交流,撰写考察报告或科学小论文。由于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所以涌现出了诸如《救救小河吧》之类的佳作,这些作品成为环保宣传的亲切感人的好帮手。又如:迎接螃蟹节的焰火晚会,我要求同学们都去观看。观看后,有的学生写出了《看焰火》(后来刊登在《宿迁日报》上),其中有一段非常精彩:“夜空中的焰火,有的像垂柳一样倒挂下来,有的
7、像萤火虫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身后还留下了一条条乳ft色的烟云,冇的像盛开的大菊花??”文章源于生活,只冇在生活的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学生能写出这样富有灵性的文章,难道我们还要呆板地要求他们一定要套着课本中单元习作的本本,非要写出“帮老大爷推车”之类的“朽木”之作不可?泛泛地来谈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似乎成了无源之水。我飨一份浅薄之理,以期抛砖引玉之效。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1999.4[3]王海云、姚克军.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