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87792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行之有效地把文本素材应用到作文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行之有效地把文本素材应用到作文中刘文忠江丙省吉安市安福县教师进修学校343200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是决定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然而,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愁眉苦脸,提笔似有千斤重,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教师也感到“无规可循,无法可依”,师生在泥泞的沼泽中前行,可谓举步维艰。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在从教七年的教学路上,深切地感受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把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日的课文学习中,把解读课文与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注意养成学生
2、钻研教材、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课文是知识之舟,是能力之桥,使学生写作的金钥匙,也是写作素材的大宝库。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为学生写好作文做铺垫。任何一篇文章其中总有关键句,那些优美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总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读到这些语句时,要求学生停下来,指导他们细心品味,明确好在哪里、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摘录:1.语言文字优美洗练、富有特色的,如深沉老练、犀利泼辣、清新流畅,激情四射等等。2.句式富于变化的,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运用自如的。3.善用修辞手法的
3、,如用夸张、对偶、排比、比喻等。4.古今诗文名句、名人警句,则是熠熠生辉的珍珠。5.人物形象描写的。6.环境描写的等。这些分类,尽管在范围上有交叉,但不要紧,只要学牛.真切地品尝那奥妙的乐趣,有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作文时运用素材就会如涌泉汩汩而来。二、注意养成学生立足教材品味写作技巧的习惯,仿写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写作方法缘何而来?我认为应该来自教材。教材所选的古现代名家名篇,有许多脍炙人U的精美文段,无论在艺术上或是写法上都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所以教师在教授课文之后,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作方法,大胆尝试,仿写文
4、章,然后在全班交流,展开讨论。我想说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本其实就是一部经典之作,并非“无情”之物,我们如果能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并尝试将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定会使我们的作文别具一格、异彩纷呈,读来给人亲切之感。要学会迁移文本,丰富作文历史内涵。语文课本的篇章都是一些经典名篇,如果能在平时学A)的过程中认真吸收,汲取其精华,并运用到考场作文当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作文的历史内涵,而且还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亲切而又新颖的感受。例如,当我教析苏轼的《赤壁赋》吋,指导学生学习苏轼纵横自如的写景抒情议论的笔法,学习他在辗转漂泊中人有一颗清澈豪迈的精神。学完后
5、,我结合苏轼的文章,拟了一篇“走进苏轼”的话题作文,让学生结合文章文笔,联系自身写作,学生顿吋思路活跃,冇的大胆与古人谈心,有的写苏轼给予自己生活的勇气,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情真意切,溢于言表。例如有的学生在文中这样评价苏轼:“同样的面对风雨,既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用超然的态度,以平常心对待,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无色。苦难是更大的磨碾,而豁达乐观、荣辱不惊也是•一种养身之道吧?不然,遭受重重打击的杜甫就百年多病,客死江湖,而齊雪芹呕心沥血,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在一把心酸泪中凄然远逝。同样的面对风雨,他没有做骑墙派,坚持了自己的人格和
6、心志,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功名,而是处穷而不忘兼济天下之志。光明磊落,一世坦荡,他更能积极处世,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样是面对风雨,他能够埋首沉心,和诗词歌赋相依为命,一面体验着‘诗能穷人’的尴尬处境,一面又轩昂着‘诗穷而后工’的独特感受,这样独特的人生价值观,是他的灵魂和气度,是他的气骨和诗胆。”可见,用好教材,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是行之有效的,而II见效很快。三、注意养成学生品读作者作品、加强语言片段训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
7、作能力。要准确地解读文本、欣赏作品,应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年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而每一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又包含了许多曲折的故事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如果我们能从作者和作品的人物上汲取养分,又会是我们作文中取之不竭的素材之一,恰当地引用文中的名言诗句则是作文的一大亮点。如我们在学习了《鸿门宴》、《促织》等作品后,结合大家对项羽、司马迁、蒲松龄等人的了解,我加强了对学生语言文采的训练,用“谁+怎样的一步+动词(创造、成就、获得等)+怎样的一生”写一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