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

刍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

ID:24381477

大小:5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刍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_第1页
刍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_第2页
刍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_第3页
刍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刍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议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理”与“情摘要:德智体美劳是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其中德育又是第一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有着知与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即把德育教学贯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来。文章从“理”与“情”的角度出发,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匕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理”与“情”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1]。要

2、想对学生进行健康个性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地同德育相渗透。“理”与“情”是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两个关键要点。把握好了这两点,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一、对“理”与“情”的概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传道、授、Ik、解惑的功能,同样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任[2]。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有意识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与“情”是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两个关键要点,也是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时的突破口。二、教学中对“情”的运用1.充分挖掘出课文中的情感每篇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情感,它们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们要通过对课文中内在的情

3、感进行深入挖掘,使这些情感成为滋润学生心灵的“清泉”,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化。例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然后我们便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和精读,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文中分别从哪些方面,表达了邓小平爷爷什么样的情感?原来,通过邓小平爷爷对植树造林的身体力行,以及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来表达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虽然植树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但其中蕴藏了邓爷爷无私的爱国爱民的情怀。这里,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邓小平先生的一句名言一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

4、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2.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无私地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底线。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要寓自己无私的爱于教学环节的一点一滴中。以自己博大的爱心来打动学生,感化学生的心灵,赢得他们的信任。比如,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在语文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此时,出于“爱”的角度,我们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任何的歧视甚至打击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知道,任何学生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再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引导,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他们

5、得到进步与提高。三、教学中对“理”的运用如果说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情”是基础,那么“理”就起着保障的作用。“理”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时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就是对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才能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化解心中的“结”,让他们认识到课文与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运用“理”来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地挖掘出课文中的“理”,并将其作为德育的素材,并结合社会和人文精神,来对学生循循善诱。尤其是要做到因人施“理”,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质而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这里我们需要挖掘出的“理”有?傻悖?分别是爱迪生对母亲的孝心,爱迪生临危不惧的

6、心理品质。我们需要就这两点与学生展开沟通和探讨,一方面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另一方面让他们学会在遭遇任何困难时都不要内心慌乱,要积极地寻求克服困难的对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理念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而“理”与“情”是语文德育教学中的两个关键要点。对此,我们要充分掌握好对“理”与“情”的运用,来把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裴凤玲.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刊),2013,7(20).[2]徐志云.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3):108-1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