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79659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亲社会行为改变孩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亲社会行为改变孩子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捐献等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具有亲社会品质的儿童取得的成就更高、社会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患有各类心理疾病的概率更低,同时亲子关系也更良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被更多的人接纳,养成自信积极的性格。其实,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需要
2、家长的努力和配合。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 许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表现出亲社会的行为,尤其是在同情、帮助、分享或谦让这些方面,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 3-6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对照顾者发出微笑,这种微笑同之前无意识的微笑有着本质的不同,属于社会性的微笑。这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起点,这种积极的反应表达了最初的友好倾向。4 6-12个月的宝宝对周围充满了好奇,这时候他们已经在试着理解周围的世界,当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处于困境,如摔倒、哭泣、受伤或者咳嗽的时候,他们会加以关注,有时甚至能表现出悲伤、皱眉的表情。
3、直到对方解除了困境,比如摔倒后站起来或者停止了咳嗽,孩子的表情才能恢复自然,有时也会报以微笑。 1岁左右的儿童对亲社会行为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体会,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对于处于困境中的成人或者孩子做出一些安抚动作,例如轻轻抚摸或者拍怕对方的背部。最主要的是儿童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最初的分享性行为:把自己手中的饼干送到妈妈嘴里,或者用自己的手指指点某些物品并要求陪伴者注意到自己的动作。 1-2岁的儿童已经能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利他行为,他们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别人看,而且会拿着自己的玩具加入到他人的活动中,有时甚至把自己手
4、中的玩具送到他人手中……尽管孩子对于社会情境的理解还不够完善,但是他们已经能够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处在困境的人们的关注。他们可以慢慢地走近哭泣的同伴,通过肢体接触安抚对方,甚至开始理解别人的需要,例如可以给蹲在地上洗衣服的妈妈送来小凳子。根据社会情境推测他人的需要,是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又一次飞跃。 2岁以后的孩子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活经验的增多,亲社会行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他们能够依据一些不太明显的细微变化来识别他人的情绪体验,推断他人的处境,并作出相应的安抚或帮助行为。如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也会表现得相对安静,甚至可能躺在妈
5、妈身边默默陪伴。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孩子开始使用语言去安慰同伴或者成人,例如孩子会对生病的人说“没关系,会好起来的”。这种言语的参与是儿童亲社会行为逐步发展成熟的标志。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4 亲社会行为的能力不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也并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因此,家长如果期待孩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社会行为,需要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培养和教育。 1、“同理心”训练 提升儿童的同理心有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听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能帮助儿童形成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偶尔停下来让孩子分析书中角色的心情和
6、感受,能够让孩子有体会他人内心世界的机会,这种体会是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基础。此外,在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中,通过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如孩子经常会攻击别人,那就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被攻击的感受,这样通过对被攻击者心理感受的体会,能够有效地抑制孩子的攻击行为,从而增加孩子表现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 2、交往技能训练 为了提升孩子的交往技能,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孩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很快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如果孩子太小,语言发育并不完善,那么通过绘画以及游戏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也会有帮助。此外,在日常游戏中设
7、计一些分享、谦让、互相帮助的情景,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那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孩子的表现会更自如。 3、精神奖励4 奖励能够使孩子无意间表露出的亲社会行为固定下来,奖励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相对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能够使奖励的效果维持得更久。恰当地运用精神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当孩子对于处在困境的人给予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目光的赞赏或者在事后对儿童提出口头表扬,这种肯定能够激发儿童在面临类似的情境时再次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儿童表现出合作和分享的品质时,家长及时表达出的
8、喜悦可以增加儿童对自我的喜爱,从而更积极地表现自己,提升自信。 图片由从从提供 编辑吴??mwumin@qq.com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