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

ID:24364369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提问[033400山丙省吕梁市中阳县枝柯中心校杜秀花]【摘要】: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关键词】:数学课堂、调控、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问,可以使教师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

2、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那么,如何调控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让提问更富有探索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过程和答案都表现出来,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有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

3、会,教师的提问更应体现出挑战性。例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曾听过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题:(1>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叼?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

4、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还要除以27?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提问方式,却是截然不Ml的效果。前者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J惯;后者的提问不仅问题域过大,而iL问题数量过频,同吋,过于直白、琐碎,直接抑制学生学>』的兴趣以及参与冋答的热情。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让问题更具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如果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II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

5、”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吋,而II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冋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0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切忌在“小问题”上兜圈子、绕弯子,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因此,提问要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

6、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在“冇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我创设“学钉纽扣”的教学情境。学生用学具片代替纽扣进行操作。师:把16个纽扣平均钉在4件衣服上,你打算怎么钉&rsqU0;结果怎么样?师;你的想法跟他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怎样用算式表示钉的结果?师:把16个纽扣平均钉在5件衣服上,你打算怎么钉?结果会怎样?请把你钉的结果告诉同桌。师: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能告诉大家吗?你的同桌说对了吗?两人都说对了的请把背挺一挺。师:两次钉的结果冇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第二次钉会冇多余?这多余的纽扣钉在其中一件衣服上行吗?为什么

7、?师:如果一件衣服要钉5个纽扣,能钉几件衣服?自己动手试一试。师:能告诉大家你的结果吗?为什么也有多余?还能再钉一件吗?师:第二、三两种钉纽扣的情况和第一种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多余的数取一个名字吗?(个别回答,板书:余数)师:能用算式表示第二、三种情况吗?先自己试一试。师:你写的跟他的一样吗?(教师手指算式)师:像这样,平均分还有余的,也要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叫什么?(个别回答,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设计了一个切合学生的情境,然后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8、。小心翼翼地引出两个概念。短短的一个教学环节,竟有20个问题,这还不包括“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随意提问。拾阶而上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内在的需求,他们随声附和的冋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虽然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这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应答,并非整体性的效果,冇时其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效的。三、调控提问的等候吋间,使问题更具思考性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