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4632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摘要】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纪律、法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与政治品质,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学习做事、学会生存奠定结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师;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目标对于人才的定义是: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气质、能力等多方面优秀的人才。对于新时期人才的“高素质”要求,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和高尚
2、的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古人曾经强调过: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身处初级教育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思想品德课程是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问题。本文就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谈一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端正教师作风4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品行与政治素养是教育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政治课程的质量。在初中的政治新课程里,着重要求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文修养。
3、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触觉与思想觉悟。律人必先律己,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形象。 二、注重情感体验活动 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以勾画、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极易使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来,从而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吃透教材,强调德育
4、教育对于人才思想品质的影响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从内容设计上就特别强调了学生的礼貌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抗干扰意识、事业意识、竞争意识、模范意识、诚信意识、节俭意识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意义。这些优良的品质,不但能形成文化知识获取的动力,也将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四、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结合思想品德课文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话,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等活动。其次,开展爱国先爱校,爱校先爱班,从小
5、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的系列活动。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员誓师大会、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组织有趣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做起,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能使德育工作收到明显的效果。 五、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而他们又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
6、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我们教师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引导与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六、激励赏识,唤醒学生对道德的欲求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言行、人格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自尊感受到损害时,
7、常表现出愤怒、恼羞等消极情绪,并易爆发,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针对上述特点,思想品德教师在实施德育渗透时,要十分重视学生被尊重的需要,教学评价中要运用激励和赏识手段,唤醒学生对道德的欲求,并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平等施教,决不可“居高临下”,自视为“绝对真理的拥有者”4而摆出一副说教的面孔。实践证明,平等施教,激励赏识,是对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最好关注。第二,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消极反应,削弱教育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
8、要充分联系实际,不能局限在课本理论上而去简单地照本宣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关心学生成长的基础上,勤于研究,锤炼教法,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