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

ID:24335023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3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框架分析务管本文着重从立法的角度我国现存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制度框架中有关民事责任规定的制度缺陷,并针对法律责任的不完备提出建议。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表露监管体系的一般框架及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  (一)一般框架  广义地讲,上市公司信息表露制度的基本框架包含证券立法、会计规范和审计规范三方面,但制度框架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证券监管体制下会有所差别。证券监管机制是一国对其证券市场运行和所采取的治理体系、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的总称,一般以为有以下三种证券监管模式:  1.集中立法型。指政府通过指定和实施专门的证券市场治理法规,并设立专门的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对证

2、券市场进行同一治理。美国事集中立法型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日本、加拿大、韩国、巴西、埃及等。集中立法的监管机制夸大立法治理,具有专门的、完整的、全国性的证券市场治理法规并设立同一的、全国性的证券监管机构承担监管职责。  2.自律型。指政府较少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同一的干预,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依靠证券交易所及证券商协会等组织实施自律治理。其典型代表为英国,还有荷兰、爱尔兰、芬兰、瑞典、新加坡等。该模式通常不制定专门性的证券监管法规,也不设立全国同一的证券监管机构,而是依靠自律机构的规章制度和自律组织及市场参与者的自我治理。  3.中间型。这种模式介于上两者之间,既夸大集中同一的立法治理,又

3、注重自律约束。德国事其主要代表,还有意大利、泰国、约旦等。  我国事在鉴戒各国作法的基础上加以融合并主要关注集中立法型监管模式。如在1993年4月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治理暂行条例》及1998年12月颁布的《证券法》就是鉴戒美国的《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将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规范同一体现在一部立法中。与此同时,我国也参照英国的作法,如1993年12月颁布的《公司法》,也对会计信息表露予以规范。除上述基本证券立法之外,我国还分别就会计规范和审计规范制订《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终极形成了如下的会计监管框架体系:(图缺,可在杂志查阅)  2.有关法律责任的不完备性  纵观各国证券

4、立法,会计信息表露监管的法律责任一般均在条文中有规定,如对虚假不实、分歧规范的会计信息表露负有相关责任的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经理,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对证券公司(承销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相比之下,我国相关证券立法中涉及行政责任的规定较为完善。特别是有关注册会计师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对注册会计师给予警告、暂停执业和吊销证书等。  而对于责任人应受的刑事处罚,在1997年3月新修订的《刑法》中也有明确规定。如第160条和第161条指出相关责任人在信息表露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

5、内容(妨害对公司、的治理秩序罪)所应受的刑事处罚,第181条指出证券监管及经营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时投资者交易(破坏治理秩序罪)所应受的刑事处罚,第229条指出注册会计师等中介组织职员提供虚假证实文件(扰乱市场秩序罪)所应受的刑事处罚。  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尽管在《证券法》的第63条和第202条以及《股票发行与交易治理暂行条例》的第77条都规定"违反本规定而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这些规定都流于笼统,缺乏进一步的说明。而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前就已存在的《民法通则》更未对证券违法行为作出规定。由于我国相关证券立法中对于民事回责责任缺乏明确规定,致使未能通过针对信息表露违

6、法行为的民事诉讼来有效制约违法者。  二、结论与建议  我国事在鉴戒各国对于会计信息表露监管作法的基础上加以融合并主要关注集中立法型监管模式。在集中立法型监管模式中,完备的制度体系是整个监管体系的条件和基础。针对于会计信息表露的管制而言,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的不仅涉及强制表露、强制审计,更重要的是对于违反会计信息真实表露的相关者所应负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或对在信息表露过程中信息劣势者的法律保护措施。而我国证券立法中有关法律责任的回责责任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特别是由于我国相关证券立法中对于民事回责责任缺乏明确规定,致使未能通过针对会计信息表露违法行为的民事诉讼来有效制约违法者。这不利于有效保

7、护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也不利于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进步审计质量。为此,我们就如何完善审计法律责任提出以下建议:(作文网zw.ΝsΕAc.编辑整理)  1.审计对第三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证券投资者由于了虚假的或具有误导性陈述的公司会计信息而受损失时,投资者应拥有向主要责任者的索赔权。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的劣势信息群体,另一方面,赔偿责任对审计职员的威慑作用有利于审计职员保证审计质量,进步投资者对审计的信赖。  2.由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