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析古曲和民间乐器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古曲和民间乐器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意 摘要:钢琴作为西方的一个主体部分,当它与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乐器相结合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时,意境的表现是作品演奏的关键。具体应从触键与音色、踏板的使用和情感的体验三个方面来完成。 论文关键词:古曲和民间乐器;中国钢琴作品;触键与音色;踏板;情感体验 钢琴,其前身是拨弦古钢琴,也称作羽管琴键,是西方音乐发展中一种古老的乐器,从它诞生到1709年的第一架击弦古钢琴,再到19世纪的普遍流行,它毫无异议的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在中国,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这一西方乐器开始了初步的介
2、绍和技术的传授,一百多年来,钢琴音乐的创作、演奏和教学,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广大中国作曲家十分青睐这种来自西方的乐器,他们在调性、和声、曲式结构等作曲技法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化”的探索,其中将中国古曲和民间乐曲改编创作成的钢琴作品,因为古典音乐以“高、雅、虚、静”为境界追求目标,因而神韵的把握和意境的处理,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最难表现的部分。 根据中国古曲和民间乐器改编创作的曲目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有:黎英海改编自古琴曲的《阳关三叠》、改编自琵琶曲的《夕阳箫鼓》、储望华改编自二胡曲的《二泉映月》、陈培勋改编自广东古曲的《平湖秋月》、王建中改
3、编自民间唢呐曲的《百鸟朝凤》和改编自古琴曲的《梅花三弄》等。要弹奏好这类作品,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要求: 一、音色与触键 在这类钢琴作品中,为达到某种特殊音色的要求,因而在指触上产生了许多相应的变化,造成了其特殊的音色表现。例如:在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中,作曲家模仿了萧、古琴、琵琶、古筝等多种民族乐器,渲染出了典型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因而在演奏时需要敏感的音色变化。如萧的音色暗淡,古筝的音色清亮,琵琶的音色结实慷慨,古琴音色有虚实之别。模仿众多民族乐器的特点就要求手指有不同的触键方式,以丰富这首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力,如引子部分
4、,自由但不夸张的节奏,由松到紧的同音反复,模仿了民间音乐中慢起渐快的鼓声。在触键上要,要求手指在击键的瞬间借助键盘的反作用力迅速放开,强调垂直触键的顿挫感,造成鼓声回荡的泛音效果;接下来带下行装饰音的同音反复,模仿萧声的幽怨,演奏中应使用一些手臂重量弹奏方法,在触键上与鼓声的同音反复区别开来,营造出萧声在水面回荡的效果。 一般的踏板使用方法: 1、节奏性踏板法:具体操作为:踏板与和声同时或与强拍同时踩下,在下一个和声出现前放掉,与新的和声在节拍上做同步的踩放。这种方式通常弹奏需要特别干净的音响效果时使用。如在《百鸟朝凤》的许多乐段中,
5、配合左手的跳跃性演奏,踏板基本在2/4拍节奏强拍时踩下,在弱拍后半拍时收起(部分乐段例外),这种踏板使用法既保持了左手欢快跳跃的节奏特点,又掩盖了跳音奏法带来的生硬,更好的衬托了右手模仿唢呐灵动流畅的特点。 2、切分踏板法:切分踏板法也被称为连音踏板法或跟随踏板法,也是踏板常见的使用方式。具体操作为:当手指触键时,脚迅速的抬起然后再落下,如果手指是在正拍弹奏的话,那么踏板通常要错后一个十六分音符,如果演奏很快的话,有时可能要错后一个八分音符。这种方法能够使演奏时的和声效果饱满丰富而又不至于浑浊,同时能够延长许多手指无法延留的音符。如《平湖秋
6、月》的踏板,基本使用(部分乐段例外)在4/4第一拍踩下,一直延续到下一拍音头出现之后迅速的收起并再次踩下,每次踩到较为丰满、不流露切换痕迹的踏板法,使左手的三十二分音符连贯而不混乱,也保持了右手4、5指的旋律线条,描绘出月光下湖水盈盈波动的景象。 3、半踏板法:半踏板法顾名思义就是只使用一半的踏板,即不将踏板踩到底,只踩其一半或将踏板踩到底但不完全放干净就重新踩下,这种方法能造成一种朦胧飘渺、含混迷离的迷人音响效果。这种踏板方法常在乐曲段落间的华彩乐句使用,且常常与其他踏板方法交替或同时使用。如《夕阳箫鼓》中的许多流动性乐句。 特殊的
7、踏板使用方法: 在采用以上常见踏板之外,由于中国钢琴作品常常采用五声调式,因此在踏板的使用上还有着不同于西方和声体系带来的踏板规律的特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