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

“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

ID:24323506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_第1页
“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_第2页
“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_第3页
“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_第4页
“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生态旅游”对贵州的借鉴意义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贵州应当使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强大载体;贵州的旅游业近些年来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判断,在全省上下已形成广泛的认同和共识。贵州发展“大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大生态旅游”的观念来源于生态旅游理论,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宄所郭来喜先生创新性地提出。郭来喜先生认为,“大生态旅游”可以成为世界最通用而时尚的语言,最为人们易于接受的旅游吸引物,可以统领旅游业的发展。它“既蕴含着生态旅游理念的构筑,生态旅游设计思想的确立,生态旅游产品的建造,生态旅游者行为的规范,

2、又涵盖着生态系统旅游管理模式的推行,是生态学观念在旅游系统中的全程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大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具有同质性。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及优占.首先,开发设计理念不同于大众旅游。第一,更加注重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二,更加重视资源的长久价值,开发更理智,杜绝短期行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第三,经营方式上向精细化转变。从产品来看,无论从形式、内容、本质特点,都强调良好生态的保护性利用。其次,功能上不同于大众旅游。一是环境保护功能。参与生态旅游活动的人群往往会因旅游活动目的取向而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

3、和责任感。二是生态教育功能,这是生态旅游的特殊作用,其社会效益是传统大众旅游所难以比拟的。传统大众旅游产品突出娱乐性而容易忽视生态教育功能;为凸显“大众”消费,对游客素质要求较低,对其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重视不够。而寓教于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式和核心内容,注重通过旅游活动提高旅游者对生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于生态美的鉴赏力,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而服务。总之,生态旅游强调对生态旅游资源的适度利用和在保护中开发,目的是在动态地欣赏中保护生态美,使旅游者体验到新时代“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大生态旅游”又对原有的生态旅游进行了突破。突破的关键之处在

4、于:其一,以往的生态旅游尽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责任问题,但仍然局限于对生态环境的讨论和旅游产品层面,“大生态旅游”则强调生态学的“全程体现”,强调整体性、一贯性,具有鲜明的全局观;其二,“大生态旅游”将“旅游管理模式”引入,对旅游的主体和客体共同发挥作用,成为突出的创新之处。从现实情况来看,贵州要尽快发展旅游经济,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大众旅游为先导,综合开发观光、休闲、度假、避暑、会展、娱乐和红色旅游等多种旅游项目是必经之路。这些旅游方式具有生产、销售便利,周转期短、收效快等优点。但是,近几年来的大众旅游热潮对贵州的旅游环境形成了

5、明显的威胁,逐步显现出生态危机。比如,有的森林公园中竟然建起了别墅群;有的景区已被住宅楼群挤压得透不过气来;有的景区盲目建设与景区极不协调的建筑与设施等等。从长远看,生态旅游更具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贵州可以在“大生态旅游”思想的引导下,加强旅游管理,适度发展大众旅游,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旅游行业内部加强合作,形成合力。科学发展贵州“大生态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大生态旅游的观念远未深入人心。旅游业界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把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变为旅游经济大省,把环境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的愿望普遍十分强烈,但在实际开发中,却急于“吹糠见米”、

6、“立竿见影”,未能从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逐步有序地开发建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自觉性不够高。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广大游客近年来环境意识有所增强,但对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如何进行生态旅游仍不甚了了。毁坏景区生态环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二)尚未系统测算贵州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生态容量。对旅游资源的评价要以空间容量、经济容量、社会容量、生态容量为标准,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态容量”。与之相关联的是旅游环境,应以同样的标准评判。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对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做出准确测算,只看到了贵

7、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却忽视了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大众旅游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产生了逐步加剧的生态危机:一方面是自然生态变异,突出体现在由于游人大幅度增加,喀斯特地貌景观逐步减少,喀斯特生态系统面临失衡,甚至可能导致自然环境整体变异;另一方面表现在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变异,突出体现为大众旅游热潮对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冲击:文化旅游者人数已大大超过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接待能力,村民疲于应付,对旅游者越来越麻木,甚至厌倦;商品意识被空前放大;思想状态的改变还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出现断层现象。当前,贵州旅游业持续发展,开始出现“井喷”现象。但喜人景

8、象的背后,隐含着不容忽视的生态危机,尤其是一些极脆弱的旅游目的地接待量令人不敢想象。我们必须清楚:贵州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无法与北京、上海、南京等旅游城市相比的,甚至无法与相邻的云南、四川、广西相比。(三)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