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315180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对学校管理水平评估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学校管理水平评估的分析为了制订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又便于操作的学校管理水平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我们有必要在进行学校管理水平评估之前,先对什么是“学校”,它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学校管理,影响学校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因素都有哪些,什么是学校管理的模式,各个学校管理模式的差异是什么,什么是学校管理的评估,怎样评估才是准确、公正、简捷的,什么是学校管理者,他的角色地位、智能结构、行为方式与一般教师有哪些不同等等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这是我们做好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前提和理论基础。一、学校的由来与发展既然学校管理评估的对象是学校,教育督导人员就需要对什么是学校、它从哪里来、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
2、问题、它将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学校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认为,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社会以后也就有了教育。它的产生是社会生活和群体劳动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这里所说的教育是广泛意义上的教育,而作为有组织的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则是从有了人类文明以后才开始出现的。学校是专门对人施以“教化”的地方,使人类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做人,如何进行生产劳动、如何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这些要求就成为了学校的主要功能。其名称各个国家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可以是不相同的。据我国《周礼》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诞生于公元前2700年的五帝时代,名为成均。夏、商的时候有了“庠”、“
3、序”、“校”、“学”等名称。不管它们各自名称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从原始状态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在《学记》中记载着先秦时代学校管理的一般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之后,社会对学校及其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学校自身的功能和结构也就不断地完善,其功能也逐步由单一的育人功能,扩展到多种功能。学校的类型也由一种文化传递类型向多种类型过渡,特别是18世纪以后,欧洲有些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一方面由于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和推动,使学校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体系,人在学校
4、中受教育由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向着社会公共事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在政治启蒙、文化传播、经济发展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发展,学校和学校管理还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之,学校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学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不能用静止的、不变的观点来看待学校和学校管理现象。(二)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在古代社会里,各个“学校”都处于分散状态,彼此之间没有必然的衔接关系。学校之间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小学与初中衔接,初中与高中衔接,高中与大学衔接。在欧洲11世纪开始才有了与现代大学有“血缘”关系
5、的大学,开始阶段它们只不过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行会”组织,以整理传统文化和传播“真理”和“正义”为自己的职责。当时并没有中学这类教育组织形式。大学与小学之间又是不能衔接的。于是大学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就办了大学预备班或大学预科。大学的预科就是以升入大学为办学目标的。那个时候每个学校的任务都是比较单纯的,学校管理的方式也是比较简单的。而到了18世纪以后,学校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一批适应工业革命需要的职业学校、实科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就形成了完整、统一的国民教育体系。这时候各个中小学校也由单一任务发展为双重任务:一个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劳动后备军
6、;另一个就是选拔人才的任务,即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从整个社会来说两者是不可偏废的,否则就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学校的双重任务如何落实呢?有些国家是采取了双轨制的办法,也就是有的学校以升学为目标,有的学校以劳动就业为目标。这两类学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都是有区别的。有些国家则是学校实施双重任务,也就是单轨制。我国解放以后曾一度对学校双轨制进行了批判,在教育学教材中把它视为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而选择了单轨制,所有学校都承担了双重任务,但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又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实际上使大批不能升入[1][2]下一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