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85147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独具慧眼 自成一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独具慧眼自成一体王充把知识分子按层次由低到高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文吏受过基础教育,但文化水平不高。王充说他们“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语”,这样的人更谈不上学术水平。但这些人却是充斥着政府各部门的,而且占据着高位,这是仰仗了他们的出身、门第之故。王充是主张选贤任能的,所以,他对这类人又鄙夷又不满。在他笔下对他们也颇有微词,认为他们“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儒生的水平高些,能精通儒家经书中的一种,对其他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教书还行,但要从政就有一定困难了。他们虽不像文吏那样徇私舞弊,但也不是令王充满意
2、的人。从这里可看出,他认为做官不仅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要会进行理论思考。文人是在前一种人的基础上,能对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属于较优秀的政治人才。鸿儒是知识分子中层次最高的一类人。他们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够著书立说,也熟悉现实社会,并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干预政治。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王充是赞赏后两种人的。他认为教育所要培养的也应是这样两种人,即文人和鸿儒,也就是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在这里,可以把王充的教育目标与儒家代表人物的教育目标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儒家学派注重培养人才的德性,培养具有君子风度的人
3、。他们把道德素质摆在了第一位,然后才是知识素养。他们似乎模糊了政治才能与学术才能的界限,殊不知,擅长学术的人并不一定适于从政。王充就把这两者进一步明晰化。有学识,又能处理实际问题的人才是优秀的政治人才。在那个时代,王充没有把目标锁定在当官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受教育者的眼界。这些都是从理论上来说的,其实,理论和实际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我们不难看出,王充本人就应是文人或鸿儒:他有奇才,有大志,却报国无门。其实,王充又何尝不清楚现实?他自己也认为能得到重用的并不一定是有才能得的人。联系王充的身世,在王充的教育目标中寄托着他的美好理想
4、,也饱含着无奈和辛酸。作为一位教育家,王充有这样的教育目标,自然就有一套与之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1.主张培养“精思”、“难问”的学习态度王充认为必须打破“唯师是从”的心理,学生应该就学习中疑惑不解的地方和老师展开辩论。他还主张要打破崇拜古人,迷信权威的心理。他不满儒生迷信古人,迷信圣贤的风气。“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这样就会以讹传讹,甚至走上神化先贤的道路上去。王充认为要敢于怀疑,明辨真伪,哪怕对于孔孟这样的人也如此。由此可见王充的胆识。2.主张博览和博达疏通王充认为知识要广博,要博览古今百家之言,这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5、儒术”的做法是格格不入的。这也反映了王充对待文化有种开放的姿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他还要求把知识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所以,他提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的观点。王充是古文经学派的思想代表,他反对今文经学派的宗派局限。王充认为不仅儒家学术有益于政治,诸子百家的学说同样如此,同样需要学习。不仅要求人们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应从现实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获得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实的知识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3.重视后天学习锻炼,反对“不学自知,不问自晓”针对一些人神化孔子,说他“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王充作了针锋相对的反驳。他
6、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为之有也”。其实,孔子自己就主张“学而知之”,还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王充强调要刻苦锻炼。他说:“干将之剑,久在炉炭;尖锋利刃,百熟炼历。”只有“久在炉炭”中锻炼,才能造就优秀人才。他还强调后天学习对人性的改造作用。强调感觉的作用,并主张验证知识。参考文献[1]李剑萍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3]范晔后汉书·王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5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