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7921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对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教学的两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教学的两点思考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我们为祖先而骄傲》的教学中,我着眼于“历史文化名人”为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活动,思考历史教学的真谛。 思考一:教学目标——是传授物化成果还是体味精神财富? 课中选取了孔子和司马迁两位历史人物,出示了孔庙、论语、史记等资料。要怎样处理这部分内容?这部分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对这个板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育?这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这通过学习历史去寻找民族的根源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教材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呈现历史,达到以人代史、以事代史的目的,学生不仅仅需
2、要了解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伟大物质、文化成果,更应该了解这些成果背后蕴含着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素材是“花”,要想在有限的课时里用好这些素材难度非常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定准目标才能寻“根”而上。 1.探花:学习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翻开璀璨的中华文明史,无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成就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内容的选取跳出了学科界限,以散点式呈现,为相关主题服务。但是,由于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客观存在,具有既往性和间接性,使得学生不易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因此,走近历史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历史事件,让有时有地、有人有事、有凭有据的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 2.拨根:把握人物精神,培养儿童的民族归属感。教师要理解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的内在价值,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它的德育价值,使教材活起来,发挥它的“造血功能”。 在《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中,孔子的《论语》、司马迁的《史记》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财富。这些财富都是显性的,是可触可感的。在享受这些财富的同时,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思考:他们是如何创造这些伟大成就的?成就的背后有怎样的精神支撑?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贡献除了这些著作还有别的吗?思考了这些问题,学生才会认识
4、到,除了《论语》《史记》,孔子和司马迁更宝贵的财富是仁爱的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同样会指引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就高了,俯瞰教材,历史的点变成了德育的线,德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得到彰显。 思考二:教学过程——是旁观历史事件还是与历史人物对话? “嬉笑怒骂,丰盈生命感受。”历史是有生命的,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的教学尤其应该具有生命性。当历史的长卷在我们面前打开,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我们不能只是做历史的旁观者,而应该带领学生站在活生生的历史人面前与之展开对话。 1.放大
5、历史细节,让人物活起来。“历史人物”能否真正站在学生面前,依赖于历史细节的呈现。曾经在历史上发生的那些痛苦与欢乐、追求与希望,可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心体验,情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在课堂中实现智慧碰撞、灵性飞扬。 我们隔着几千年遥望孔子,仿佛仙霭里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需要挖掘能够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引起共鸣的历史细节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我为学生讲述了“卞之野人”子路的故事,重现了当时人分十等的社会形态,还描绘了孔子管牛羊、当会计等生活事件,丰满孔子的形象。孔子从史书、庙堂中走了出来,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人,他可以走近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展开心灵对
6、话。 2.历史与现实对接,回归正在经历的生活。首先,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寻找历史痕迹。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对历史的感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视线转移到今天,让他们看一看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年会,读一读《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在行动》,比一比当今的教育公平举措和孔子的“有教无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现实中感受历史,认识到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历史的影子,现在就是历史的延续。 其次,指引未来,形成历史责任感。蕴含人类经验的历史成为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学史、懂史
7、来认识自身,考虑历史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历史教学才能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时,我告诉学生:我们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员。学孔子不能只是回味他带给我们的骄傲,更应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为祖先而骄傲,明天,后人应该为我们而骄傲……在我的叙述中,学生穿越于历史与现实中,他们意识到历史并不是久远的、与我们无关的事。历史是过去,也是现在,还会是未来。当历史丰富了学生对民族及国家的情感时,他们就树立起了人生的目标,形成“中国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