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69612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就宋调的形成谈黄庭坚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就宋调的形成谈黄庭坚的贡献摘要:黄庭坚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黄庭坚论诗,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从诗歌技巧发展史来说,黄庭坚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他影响着宋诗瘦劲气骨特色的形成,让诗歌在语言上技巧翻新,并由此影响了典型宋调—江西诗派—的成型 关键词:黄庭坚;江西诗派;宋调 :I06:A:1005-5312(2011)33-0007-01 在北宋诗坛上,黄庭坚是王安石和苏轼的后进诗人,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他的“诗法”对宋调形成有重要作用。黄庭坚对诗歌的艺术技巧进
2、行琢磨锻炼,从而独创瘦硬峭拔、老朴沉雄的“山谷体”,并以此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在他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江西诗派”。 一、黄庭坚的诗法及其对宋调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一)黄庭坚的诗法 黄庭坚提出了一整套的“诗法”,即“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黄庭坚在自己的立场上总结前人的得失,并通过汲取杜诗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长处,逐渐形成了他的诗歌风格。 黄庭坚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认为多读书的目的,是积累古人的“佳句善字”,以备检用。对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理论。这大
3、致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指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二是指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结合黄庭坚所强调的在语言上去陈反俗的理论与上述理论的理解看,他虽然重视运用书本材料,却强烈反对袭用前人的陈辞滥调。他用典,喜欢从一些冷僻的书籍中引用;如果是人们熟悉的,他则尽量用得出人意料。譬如《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二句,把出于李延年《李夫人歌》的“倾国倾城”这样无人不晓的成语,用得极有新鲜感。 (二)黄庭坚诗歌理论对宋
4、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黄庭坚的上述主张和实践,进一步推进了宋诗偏重知性、“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运用典故、古语也扩大了语言的涵量。黄庭坚求奇,反对庸俗,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山谷体。黄庭坚的诗歌成就,鲜明地体现了宋代诗坛的审美风范,他作诗讲究字斟句酌,法度井然,便于他人效仿,对宋调的形成与发展是有正面的意义的。 二、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主要是指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中心,以其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出现是古典诗歌发展到宋诗这个阶段时的重要环节。 江西派人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
5、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该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往往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领袖,他的诗歌理论大致上代表了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 (二)江西诗派对宋调形成及后世文学的影响 “江西诗派”是宋代以来最大的文学流派,贯穿两宋,影响波及近代同光体,对宋代及其后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江西诗派的求新求变与宋诗的兴盛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宋诗彻底地突破了唐诗的藩篱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给宋代的兴盛文学提供了另一种文学体式。 提倡“以学问为诗”强调学问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文学传统,
6、第一次把文学传统有机地纳入了文学创作之中。在观念上,代表了那个时代整个文化精神的新的树立。表面上看,“无一字无来处”是一种技巧,但同时也是宋时代精神的新的树立。 “活法”的提出,对江西诗派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它破除了前期许多江西诗派诗人死板的揣摩黄、陈等人的法度,在外在形式上追求与黄、陈形似的做法,为后期江西诗派诗人在风格上的创新变化提供了理论上的启迪。可以说,它透露了南北宋之际诗风演变的某种契机。 江西诗派对陆游诗歌创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陆游早期的诗歌十分注重法度和锤炼,到了晚年,陆游依然对“活法”深信
7、不疑,而将师父曾几的“文章切忌参死句”奉为至宝。江西诗派作为北宋的诗派无论是对其后的诗歌流派还是南宋四大家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即使在唐宋诗之争中倾向于唐诗的元代,江西诗派也仍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波及至明清。 综上所述,黄庭坚的诗歌具有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讲究修辞造句,这鲜明地体现了宋诗的审美风范和艺术特征。在北宋诗坛上,黄庭坚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影响着宋诗瘦劲气骨特色的形成,让诗歌在语言上技巧翻新,并由此影响了典型的宋调—江西诗派—的成型。黄庭坚的诗歌成就,对形成宋诗独特的审美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