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

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

ID:2426425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_第1页
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_第2页
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_第3页
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一学生数学滑坡原因及解决方法  摘要:许多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一后数学成绩出现大的滑坡。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有效学好数学提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成绩滑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27-01      从教10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每届高一新生中,许多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一后数学成绩出现大的滑坡。虽然他们很想学好数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题,但是数学成绩始终提

2、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清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大多数高一新生不清楚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是有差异的,盲目学习。高初中数学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差异。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围内的,而高中会有10000和“--1000”等角。同时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更加抽象。4  (2)课堂教学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学速度慢。而高中数学课堂容

3、量大,难度大,教学速度快。  (3)思维差异。初中数学相对简单,只需套用固定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可以解决,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多的向理论层次跃进,解题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全方面进行思考。  二、学习不够主动,过多依赖老师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没有预习,对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听讲不认真,不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对老师上课所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的概念内涵,分析的重

4、点难点,突出的思想方法没听全,课后又未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课后作业也是乱套题型,不会灵活应用。  针对高一新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就我个人意见,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4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

5、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上课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参与,随时记下课堂中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悟。及时复习能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独立作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解决疑难可以把所学知识消化。系统小结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不断探索,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同时勤学好问,虚心向教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课后辅导,突破难点,灵活应用  高

6、中数学中有些知识点难度大、灵活性强,教师应加强课后辅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将易错易混的提出来让学生思考,通过变式练习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4、加强数学研究性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5、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切忌急躁  很多学生容易急躁,企图靠几天的学习就使成绩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7、而数学成绩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只有长期坚持,不急不躁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如果学生能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进行科学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4    参考文献:  [1]吴玲.高中数学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3).  [2]李彩霞.试论高中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新作

8、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