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ID:24248619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_第1页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_第2页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_第3页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升入初中的学生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学习劲头不足,兴趣锐减;家长疑惑不解;中学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一届不如一届……  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要求,掌握学法,关系到学生今后语文能力的掌握,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问题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一年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为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觉得学好语文

2、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3)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4)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5)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的习惯;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6)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7)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8)有动笔时书写规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一学生面对新

3、环境、新挑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初一新生的自尊心像一株刚刚破土的幼芽,既敏感又脆弱。对待初一学生没有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更重要的了。有位作家曾说过:“尊严是人类灵魂中最不可糟蹋的东西”。尊重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因此,呵护学生的自尊,张扬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应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中,中学教师应该放慢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动力。所以对于新的课文学习,不必剖析过深,而应重点给学生讲清中小学知识体系的特点,让学生形成知识链条。  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学生掌握

4、了方法,才能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决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计划和耐心,持之以恒。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导语。常言道: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它是开启课堂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例如我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19世纪,有位将军在战场上打败了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恼。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X。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的拉丝重结

5、,毫不气馁,最终把X结成。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睹物思人,受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作家宗璞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有什么感悟,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这样的导语设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心扉,为学生架设通向课文的一座桥梁。  2.激发体验。教学目标的实现,于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深入到作品内部,去体悟的情感和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设法创设教学情境,可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再现、媒体使用、角色扮演、剧本表演、语言美化……通过以上方式,去引导学

6、生参与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观察、讨论、表演中形成感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除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外,还要在问题设计上环环相扣,巧妙点拨,去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展开竞赛。适当的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成长中的少年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所以,在教学中要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给他们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课文情境中投入地学。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确实,人生最关键的只有几步,如果学生人生关键的几步迈

7、好,他的未来可能就优于别人。作为肩负传承中华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师,应从把握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问题入手,抓住培养学生的关键,为学生的未来的语文学习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