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

ID:24223816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_第1页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_第2页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取材于裴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简体字在我国普及将近50年,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使用则已超过了60年。近来,部分文化人士提出废除简体字,全面恢复繁体字;同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汉字继续简化,认为应积极向世界推广简体字。汉字“繁简之争”愈演愈烈。其实汉字本没有繁体和简体的区别。“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不是准确的概论,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这些都是字体的名称,因文字的结构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20世纪60

2、年代,我国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改革。人们习惯上将没有经过简化的汉字称为“繁体字”,简化后的汉字称为“简体字”。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不是新创造出来的文字形式。汉字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繁体字也是一种发展演变的结果。例如,繁体字“雲”,是在古老的字形“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简体字其实采用的就是这种更古老的字形。汉字简化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等地区也普遍使用汉字。由于大部汉字笔画繁琐,书写麻烦,造成了推广、交流的障碍。最早由官方推行汉字简化改革的是日本和韩国

3、。20世纪80年代末,泰国允许华人中小学使用简体字。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在汉语交流中写简体字。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开设中文教育课的高中,选择简体字教材的学校占50。可见,海外华人对简体字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陌生。当然,目前在海外华人中,使用繁体字还是主流。为了更好地和全球华人沟通,认识繁体字是非常必要的。文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相当一部分是繁体字版本,“识繁”可以阅读这些典籍,从而能够接受书中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书法艺术中仍保留着写繁体字的传统,认识繁体字对于欣赏

4、领会书法之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提出了“用简识繁”的#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建议。即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简体字,以便于沟通;在有限范围、有限阶段内识繁体字,以便更好地传承文化。要在教育中增加“识繁”的内容,比如,可以在书法课或者高考试题中增加辩认繁体字的内容,加强对繁体字辩认的重视。文化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发展过程,繁体字和简体字并存的局面就是这种演变的结果。从全球文化环境后,提倡多样性文化、反对一元文化的观念被普遍认同。因此,政府对汉字的“繁简之争”应该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取材于裴

5、钰《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14.下列对文意的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体字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在全球汉字文化圈中得到广泛使用。B.汉字简化最早是由日本和韩国发起,60多年来已逐步推广到亚洲和世界范围。C.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有不少繁体字版本,“识繁”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D.书法作品都是用繁体字书写的,不认识繁体字就无法欣赏领会书法艺术之美。15.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繁体字是从古老的字形演变而来,简体字是繁体字简化而成,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简互繁、再到简的过程。B

6、.简体字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居区,以及一半美国华人中普遍使用,海外华人对简体字并不陌生。C.为了更好地促进与世界的沟通交流,传承推广中华文化,中国必须向世界积极推行“用简识繁”的策略。D.繁体字和简体字在汉字文化圈内并存的局面,是漫长的文化演变的结果,有利于多样文化的共存和发展。16.为什么说“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不是准确的概论?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共10分)14.(3分)C选错不得分。15.(3分)D选错不得分。16.(4分)字体是指文字不同的结构形式(1分),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成(

7、1分),不是新创字体(1分);“繁体字”和“简体字”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1分)。意思对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