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ID:24216958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_第1页
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_第2页
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_第3页
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咬文嚼字到心骛八极—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1999年,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创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新时代,迄今为止,“话题作文”已经连考了六届。实际上,1999年的命题,并没有出现“话题作文”的字样,原题是“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话题作文”的概念是当年考完以后,专家们总结出来的。从2000年开始,“话题作文”四个字正式出现在高考作文题目里,直至今年。剖析话题作文的题目,不难发现,题目是由这样几个部份组成的:话题材料、话题导引、写作话题、写作要求。请看1999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随着人体器官

2、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

3、其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以上第一段文字从开头到“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即是话题材料,“当然”到段末可说是话题导引;第二段“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则是考生所要写作的话题了;第三段文字对写作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谓审题,就是对题目的四个部份的内容完整了解的过程——“了解”到悟出题旨并明确写作要求。要达到这个程度,须对组成题目的全部文字咬文嚼字——这样说似乎夸张了一点,但强调一下是有必要的。话题材料的取材是很宽泛的,从内容上看,各个门类的材料都可选取;从形式上看,科学实验摘要、几何图形、寓言故事、网上聊天记录、名著中的文学形象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列举,等等,都出现

4、在了高考的考题里。1999年的话题材料公认是最难的,首先是“话题作文”是开创性的,而“移植记忆”的科学实验又不为所有的考生熟知——尽管材料对之进行了表述,但由于缺少细节,不少考生仍是一头雾水。2000年开始,材料的难度有所降低,如2003年的材料,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智子疑邻》,这则寓言故事考生在课本里或是在课外阅读中是见识过的。不过,对之的理解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阅读材料,领悟出寓言的寓意——讽刺了那些不经任何调查研究就乱加指责和怀疑的人。话题导引是对话题材料的诠释、评论,或是对其内涵、外延的拓展、延伸,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考生应仔细阅读,以更好把握

5、材料的精神实质,并打开写作的思路。1999年的话题导引就很典型:首先,它指出了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然后,提出移植记忆成败的两种可能;在“成败”中选择了“假设”的命题。有了这种导引,考生就比较自然地进入了设置的话题的情境中。2004年四川考生考的一套全国卷,作文题的文面上缺少了话题导引,但在话题材料中,却能发现它的“踪迹”: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

6、苦啊?网友A提出了人生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的规律,并概括出在对待挫折和痛苦问题上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网友B对A指出的一种人的态度进行了形象的诠释;网友C则对“痛苦”二字进行了具体的诠释。显然,三名网友的话语本身,已经兼有了话题导引的作用。对这样一身兼二任的材料,更应该特别留心。对于写作话题,“咬文嚼字”用在这里就没有丝毫夸张了。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注意“假如”和“可以”:“假如”表明记忆移植只是一种假设——科学幻想,“可以”是在假定的前提下,必须写记忆移植,而不能写不可以移植。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答案”二字已经虚化,或说是已成了广义的“

7、答案”,即世间一切有因果关系的事物的结果。2001年的“诚信”没有任何修饰限制。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心灵的”对“选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是经过了激烈的心理的矛盾冲突后所进行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和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话题的语法结构基本相同,关键的词语都是那个“和”字。在这两个话题里,“和”只是在表面上表示它两端的“成份”是并列关系,而实质上,并不是并列关系。“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里,“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之间构成的是因果关系。“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里,“遭遇挫折”和“放大

8、痛苦”之间是一种承接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