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11757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肾功能损害时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肾功能损害时的临床应用和新茗(丽江市古城区人民医院云南丽江674100)【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损害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作为早期敏感标志物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釆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同时测定血肌酐(Scr)、尿素(Urea)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ysC在健康对照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肾衰竭组、尿毒症期组测定值分别为(0.79±0.31)、(1.38±0.32)、(2.28±0.55)、(4.88±1.47)、(7.43&p
2、lusmn;1.15)mg/L,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增加,血清CysC的浓度升高,相邻各组之间Cy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血清CysC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cr、Ur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不同损害期血清CysC浓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血清CysC作为反映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在肾功能损害早期优于Scr、Urea,CysC与其他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正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关键词】胱抑素C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肾衰竭【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
3、【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034-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健康对照组为58例健康体检者,无肾病史和其他慢性病史。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6〜72岁。133例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其中男54例,女79例,年龄14〜83岁。按我国1992年6只制定的分期标准进行分组[l]:a:健康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58例;b: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50mL/min≤Ccr<80mL/min}36例;c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20mL/min≤Ccr<50mL/min)22例;d肾衰竭组(10mL/mi≤Ccr&
4、lt;20mL/min)41例;e:尿毒症组(Ccr<10mL/min}34例。1.2方法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在控的基础上对各检测项0在日本东芝TBA-12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完成。2仪器及试剂2.1仪器日本东芝TBA-12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2试剂CysC试剂为胶乳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512,校准品为试剂盒配套校准品,质控品为试剂配套质控品,批号:20110512;Urea为脲酶连续检测法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822。校准品为试剂盒配套校准品。Scr为酶法罗氏试剂,批号:645740-
5、01校准品为c.f.a.s专用配套校准品,批号:159109-01,Urea、Scr两者室内质控品为奥林巴斯质控品,批号:00029、00030。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各组CysC和Scr、Urea的检测结果见表l,CysC>l.lmg/L为异常,Urea>7.1mmol/L为异常,Scr>104μmol/L为异常。2.2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血清CysC的浓度升高,相邻各组之间CysC差异均冇统计学意义(P&
6、lt;0.0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血清CysC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cr、Urea值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各组CysC和Scr、BUN测定结果比较(x±s)。3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后期的临床線合征,是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的共冋转归,影响进展的因素很多。0前临床上常用血肌酐(Scr)、尿素(Urea)和肌酐清除率(Ccr)等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但上述指标在肾功能损伤早期常不升高i易受饮食等多种因
7、素的影响,在临床应用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产生恒定,不受其他因素影响,II检测方便[2]。CysC又称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基化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3.3×103,由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带正电荷,等电点为9.3[3]。人体所有有核细胞均可产生CysC,生成速度稳定,不受炎症、黄疤、溶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