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

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

ID:24193523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_第1页
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_第2页
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_第3页
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宪法》审视文本视角下的法律缺陷摘要:以《宪法》为代表的法律尽管在表现形式上脱离了文学文本的范畴,但就本质而言其仍是写作的一种直接结果。从宏观上讲,法律与一般文本的区别主要在于逻辑性和情感性的分比不同,而非写作技巧甚至主观动机的彻底革新。因此,无可避免的,文本视角下的法律也带有先天性的残疾,并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错杂的逻辑关系;二是表意的混沌性;三是抽象意念和具象表达的相互错位。关键词:《宪法》;文本视角;法律缺陷错杂的逻辑关系法律的逻辑理性要求法律自身的内在一致性、一贯性或无矛盾性,即法律原则之间或规则之间具有融贯性、相

2、容性或协调性,法律原则与规则之间具有连贯性、相容性或一致性,法律体系之间具有协调性、相容性、融贯性。法治既是为克服人性的弱点以及人们行为的任意性而来到世间的,法律就必须极力避免人们的“感情用事”,不仅要在成文中突出理性,更要以冷静的心态替代火热的激情。《宪法》作为中国的根本大法,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总体筹划。它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须以理性构建起整体的结构框架,以实现作为基木规则的作用。换句话说,《宪法》是普遍价值判断下的集体意识,以绝对量的权衡来避免任何情感的参杂。但是,作为人类社会性的标志之一,法律开放的结构本身就意味着

3、体系的松散以及变动性。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则需要建立复线的逻辑关系以实现事理的相互连通。而且法律的关键在于解释,这就决定丫不能以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因果关系作为逻辑依据,而因果关系的特点便在于一一对应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指出了法律的一个缺陷,即错杂的逻辑关系。《宪法》的序言部分以接近文学叙述的笔调从空间和时间讲述了中国的历史。一方面法律的严肃性需要避免连接词的使用以达到最为简洁明了的目的;另一方面,空间尺度下的吋间很可能具有同步性。这就使序言的某些部分在文本视角下缺乏连续性,并呈现出逻辑跳跃的奇怪现象。比如“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Y光辉

4、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尽管这两句在事实上可以并列,但在一个完整的逻辑关系A却没有承接的必然性。此外,单句和短句本身就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话句话说,它们都可以独立存在。除了上述逻辑缺陷外,还有一种逻辑缺陷是强加的法律关系。它以政治至上的原则为根本依据,以集体主义为人与人以及人与事关系的指导思想。比如“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和“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这两句话很明显地揭露了法律的本质以及内在的意识倾向。的确,法律崇尚理性,但

5、法律的本质使其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这种阶级色彩便是法律制定者们的集体情感和共同创作目的。将一般作品的一个或几个作者换成一群作者后就吻合了法律的制定过程。因此,所谓的责任或义务其实是制定者泛滥的情感,而非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衍生行为,因此并非正常逻辑。对《宪法》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总纲,即法律的正文。在极其严格的审查和校正下,这一部分几乎是没有任何逻辑缺陷的。同时,作为总纲,简洁是必要的,因此逻辑性很容易被保证。不过因集体性词汇的包含能力所引发的过度概括以及能愿动词的敏感性而产牛.的分歧却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汉字木身作为一种表意文字,

6、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特点都必然会存在于任何以汉字写作的文本中。对此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第四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却又在同一条中“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用了“保障”和“帮助”这两个词汇。这两个词带有明显的不对等色彩,尽管在词义上并无区分强弱的意思,但其感情色彩却极为明显,也就意味着“一律平等”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设想和期望。另一个是第九条中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事实是,政府也属

7、于组织,法律手段也属于手段,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禁止政府以法律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尽管这句话听上去很荒唐,但却经得起任何推敲。总的来说,法律的逻辑来源于人的逻辑。在这一方面,法律仅仅是尽可能的实现绝对的理性,因此与一般作品而言,仍只是量上的差异。表意的混沌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毫无疑问具有继承性。这个民族感性至上的价值标准不仅仅造就了思维上的缺陷,更造就了道德上的缺陷。简单来说,这是个喜欢似是而非的民族。而iL汉语词汇避免了表意的准确性和唯一性,却提供了巨大的涨缩空间而产生了摆动的中间量态。因此对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理解并非

8、是明确的。这就是表意的混沌性。法律语言是不自足的,它以自然语言为载体,建立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之上,依赖于自然语言,离不开自然语言。但自然语言并非完美无缺而尽如人意。自然语言是开放的,在意义上往往是不确定的。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且法虽有规定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