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

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

ID:2417565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_第1页
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_第2页
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_第3页
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_第4页
资源描述:

《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谨慎对京沪限购措施叫好近一周以来,北京、上海等地接连推出楼市调控新措施,作为对新版“国八条”的具体政策落实。北京的“十五条”一度被称为“史上最严”,显示出此次各地政府的积极态度确实异乎寻常。有京沪两地带头表态,可想而知,接下来其他大、中城市也会不乏积极效法者。住房问题事关“住有所居”的国策,当然兹事体大,但能否指望通过“限购”毕其功于一役,则要慎之又慎,且慢叫好。特别是,对更严厉的限购措施可能产生的效果不如意,乃至由其引发的副作用,事先要有充分的认识与评估。尤其要避免政策在执行途中,左摇右摆,乃至忽松忽紧。这并非杞人忧天。首先,京沪的楼市新政简而言之仍是限购,并无太多新鲜的主

2、意。本地人限购三套房也好,外地人限购二套房也罢,还是在限制居民购买能力上动脑筋,并不会在短期内带来有效的住房供给,或者给民间资金一条分流路径。从经验看,这类措施确实可能会在抑制短期成交量上产生明显效果,并引致短期购买需求结构从小户型向大户型转向,但并无助于推动房价回落,更无助于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整改与规范。现实中,楼市的短期供给没有显著增加,手握存量房的开发商优哉游哉地作壁上观、待价而沽,大量性质驳杂的民间资金还流动于房地产领域寻找增值机会。一俟政策限制松动,或者风向变化,房地产市场难免又是一番折腾。这种“三五个月再来一次”的轮回,最近三五年我们见得也不少。这至少提醒大家,对调

3、控的实际效果,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更要看地方政府一番言行之后的实际效果。其次,地方政府主导的楼市调控政策落实工作,没有彻底解决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这就是说,严格执行限购措施,持续打压楼市,让楼价回归合理正常轨道,并不符合地方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诚然,此前已有上海、重庆等地试行房产税的消息,与此次限购措施叠加,或有所谓“最后一根稻草”的效果。但是,如果解决不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民众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仅仅通过中央的指示和民众的呼吁让地方政府放弃推高地价,进而获取土地财政收益的做法,显然是苍白和无力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此番调控措施在各地纷纷落实,部分地

4、方的房地产市场真能出现一定的回落的话,操作调控的地方政府一定是最忧心如焚的群体,容易出现政策摇摆,甚至自打耳光的做法。因此,新版“国八条”贯彻执行到今天,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需要中央各部门出台丰富政策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建构和各地方政府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巩固楼市调控的实效。最后,限购政策毕竟是影响到民众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买房也好,买车也罢,都是国民自由选择权。买多少房子,买几辆汽车,都是居民个人的选择,政府本无干预的绝对正当性。当然,政府可以通过针对资产的税收,针对车辆使用的税费,来调节收入差距,弥补资源和环境成本。但具体到规定一个何种户籍的家庭可以买几套房,一个市

5、民需要通过怎样的摇号方式来取得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则无疑是政府管得过宽的表现。而今,以形势严峻为名出台紧急限购措施,或许看似带有合理色彩,但因此造成的对市场机制的伤害,无疑令人担忧。房地产市场的乱象,不仅出在这个行业。扭曲房价数据、控制土地供给,乃至过度超发货币,对房地产市场之乱要负更大的责任。而这些无不与政府管制有关系。从上述三点出发,笔者个人对京沪等地新出台的限购措施态度保持谨慎,也并不相信仅靠更严格的限制购买,就能够化解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不仅如此,从最近十多年的经验看,1998年肇始的“房改”已然到了失败边缘,限购之外,急需及时进行政策系统修正。修正的关键点至少有

6、两个,一是解决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矛盾,这一问题颇多有识之士已经反复呼吁,在此不赘述。二是鼓励更多主体进入房地产市场,改变住建、规划等部门和开发企业不透明作业的市场现实,从打破区域、产业垄断入手,放手让有条件的单位自建房,有条件的职工集资建房,让更多主体参与到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一方,和国家的廉租房等新增保障房措施形成合力,才可能在中长期内“接过限购令的枪”,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整改向纵深推进。(作者为经济学博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