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

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

ID:24165869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_第1页
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_第2页
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_第3页
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洋淀地区农田径流中氮磷与重金属元素变化规律的模拟研究

2、第1lun×2m)。为防止降雨时水分侧向流动,在试验小区四周加设边框,于底侧接-“V”形集水槽,以便采集产流后不同时间间隔流出的径流水及泥沙混合样品。同时采集模拟雨水及降雨前、后的表层土壤样品,以供对照研究。2.样品的处理水沙混合样品经现场沉淀后立即进行水、沙分离。部分水样现场加适量硝酸及不同类型保护剂以备测总量之用。另一部分水样经0.45μm滤膜过滤、酸化加保护剂保存以备测溶解态之用。水样应及时测定,或放冰箱内短期保存,尽快测定。分离后的泥沙以及土壤样品经自然风干后按常

3、规法处理为100目及240目样品,以备测定。3.样品的室内分析样品经HNO3-HF-HClO4。消解后采用美国JARRELL_ASH_9000型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Cu、Zn、Pb、Cr、Fe、Co、Ni、V、Mn等元素含量。Hg的测定:样品经HNO3-H2SO4-V2O5消解后,采用国产CG-1A型测汞仪冷原子吸收法测定。As的测定:样品经HNO3-HClO3消解后,采用国产IBK萃取后,采用日本岛津AA-640型原子吸收仪、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N的测定:样品经碱解蒸馏后,采用硼酸吸收法测定。P的测定:样品经消解、SnCl2

4、还原后,采用钼兰比色法测定。二、结果和讨论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质的流失及迁移规律与土壤颗粒的流失相关密切[2,3]。土壤中氮磷在暴雨径流中主要以泥沙形式迁移,随水溶失的量极微[4]。因此,对流失泥沙中污染元素含量与变化规律的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影响这些污染物含量变化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根据白洋淀平原地区特点设计的模拟降雨的不同条件及参数,重点探讨了流失水沙中营养元素及重金属污染元素含量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影响。1.模拟人工降雨试验参数与雨前表土状况及其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在三种土地利用状况不同的试验小区,A1

5、(荒草地)、A2(玉米地)及B1;(裸地),分别做了不同条件下的六次模拟降雨试验,有关试验参数(见表1),雨前表层土壤状况(见表2)*。由表1可明显看出:A1、A2和B1小区,虽然设计雨强相同,为1.20mm/min左右,而且均为初次降雨,但它们的初始产流时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很明显,主要与植被覆盖率有关。A1小区由于荒草覆盖率达90%左右,降雨后31min25s才开始产流,而翻耕后的裸地因无植被覆盖,降雨仅8min5s就开始产流。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越高,初始产流时间就越长。另外,降雨前表土含水量及表上容重等因素(见表2),

6、也可对产流产生影响。表土含水量较低,可提高雨水入渗率,从而也可使初始产流时间延长。表1农田模拟降雨试验参数2.不同条件下模拟降雨-农田径流水沙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1)灌溉类型不同,农田径流水沙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变化从长期使用府河污水灌溉与使用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径流泥沙及径流水中营养盐平均含量对比来看,污灌区径流水沙中营养盐含量普遍高于井灌区(见表3)。这说明,用府河污水灌溉的土壤中营养盐含量相以较高,在汛期,它们可随暴雨地表径流下泄入淀,从而可能成为白洋淀湖泊富营养化的次生污染源。表2模拟降雨试验前表层土壤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