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

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

ID:24150020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_第1页
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_第2页
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_第3页
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头荡漾着时代的活水先帝创业你爸当年出来混,未半而中道崩殂。半道上就给挂了。今天下三分,现在地盘又分成三块了,益州疲弊,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世道眼瞅着要杯具了。乍一看,这似乎也是在直译,但把“创业”称为“混”江湖,“崩殂”译为“挂了”,“疲弊”说成“罩不住”,“危急存亡”译为“杯具”,这恶搞可真是恶俗不堪,诸葛亮也似乎成了黑帮老大或老二,丝毫不见感人的至忠之情。那么,这可用来说明什么语文问题呢?我想,用它来说明文言文的庄重、典雅文风,提出翻译的“信”、“达”、“雅”原则,讨论应该怎样翻译这几句或全文,

2、如何才能具备真正的语文素养,真是再好不过了,学生保管欢迎,课堂气氛保管浓郁,原来看其他书、做其他作业的学生保管也被吸引到语文上来!有一句有名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还要到生活中学。社会生活中到处有语文,不但有语文的应用,而且有语文的发展,如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出新、章法的变化等。有些新词语,生命力强得惊人,如早几年的“愿景”等就是这样,就是那“杯具”,用得好也未尝不可。社会生活为语文教学和训练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材料,那“愿景”出世不久,竟然成了某市的高考作文题,可见即使从“应试”的角度,教学双方也都得有点

3、儿时代活水。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相声,好多内容就是源自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对令人啼笑皆非的标语“垃圾分类,从我开始”的嘲讽就是这样,语文教师也应该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教学素材。时代活水,在知识更新呈加速状态的今天,对作为语文教师这一特定角色的我们来说,当然主要还是指语文专业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语文教学的新鲜理念。我如今退休了,但我仍继续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阅读上面的文章,我知道了中学语文界正在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语文教学的内容问题。这个问题又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篇课文如何正确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二是整个中学阶段如何确

4、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序列。两个问题都很有现实意义,你看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绝对有不同的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不客气地说,甚至都是出于“臆断”;语文《课程标准》设定了那么多的“课程目标”,提出了那么多的“实施建议”,却惟独没有“内容标准”,真不知又何从“实施”!如果我们的教师是有心人,在这些问题上也有所探讨,不就走在时代的前列了吗?我最近还看过一篇文章,谈的是“对语”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师不但要注意“语言”、“言语”等概念,还要注意“对语”。大体的意思是,要真正懂得“语言”或“言语”的含义,就要明确“语言”或“言语”的对象,

5、一切意思因对象而存在。一句“阿Q真能做”,孤立地看,是夸赞阿Q,但说话者此刻面对的是瘦骨伶仃的懒洋洋的阿Q,那就只能是讽刺了。读了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认为提出“对语”概念并无必要,多此一举,(甚至你还会认为就连“言语”这个概念也没有必要)理解“语言”或“言语”,只要重视“语境”就行了。这话我也不反对,但我同时又坚信,你知道了“对语”这个概念,你在以后的教学中,语境意识就会更加强烈,绝对不会孤立地静止地解词释句,这不就是学习的意义吗?一个语文教师,还应该多少掌握一些比较新鲜的百科知识。我订阅的杂志,还有那一个月两本的《新华文摘》

6、,那上面选用的可真是当代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观点极新,品位极高;每期不但有各方面的大文章,还有五六十则“论点摘编”,每则五六百字,基本摘录了文章的主要论点和重要论据,短短的时间内看一看,某一方面的新论就大体明确了,新的领域的建树就大体知道了。也许有人要问,你订阅专业杂志还好理解,订阅综合性杂志有必要吗?其实,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如“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7、验稿)》)。学生应该“综合性学习”,教师不更应该“综合性把握”吗?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工具应用于人文百科,你一个语文教师,能只是掌握一个“语文工具”,却无应用这个工具的广阔天地吗?能只是传授一点语文知识,却不能指导学生运用语文工具投入“综合性学习”,并在“综合性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吗?我从《新华文摘》得益可真多。比如我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认识到作家之所以树立起顽强的生命意识,在死亡的问题上不去“急于求成”,是地坛作为一个自然景观(而不是人文景观)所表现出的勃勃生机给了他积极的启示。那么,大自然为什么能这

8、样促人坚强呢?我总想探寻这方面的学理,久而不得其解,后来是《新华文摘》上的一篇文章解释了我的疑问。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的生命力、创造力远远优越于人工的制作力。自然造物与人工制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创造,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1.自然以“自动”造物,“它让天下万物,从宏观宇宙到微观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