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ID:2412852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2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_第1页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_第2页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_第3页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_第4页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以下就在数学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谈我几点体会。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1.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例如:教学珠算时,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是我

2、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发明。由于它简单易学,运算方便,不仅通行中国,而且远传至东亚及欧洲各国。结合“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教学,介绍我国在公元前商朝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先进的记数方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记数方法的国家。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重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2亿人可以节约12亿粒米,重量是2970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

3、学生算出合2970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210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结合技能训练,培养习惯。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

4、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供了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含有的哲学原理,以数

5、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1.组织实践活动,渗透“实践第一”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教师遵循这一规律去安排教学,就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认识到了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才能有利于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形成。  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渗透“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当然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

6、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3.注意引导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数学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概括,以它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揭示数与数、数与形、形与形、四则运算之间、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加减乘除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教材只分别安排了“加减法关系”、“乘除法关系”。为了深化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使

7、学生不仅认识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且认识到“加与乘”、“减与除”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  4.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渗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观念。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因此,数学知识除去一般规律还有各自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数学知识的一般与特殊关系,灵活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时,教师可先出示5、3、1这三个数字和“十”、“一”这两个运算符号,让学生分别组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这样,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列出十多

8、道算式。然后,可根据这些算式,引导学生把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统一到一个法则中去,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  此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