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

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

ID:24118124

大小:77.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_第3页
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牙根纵裂患者牙合情况的临床研究王学冬(内蒙古锡盟医院口腔科026000)【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55-02【摘要】目的研宄牙根纵裂的病因和发病规律。方法对34例患者共39颗患牙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牙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牙根纵裂绝大部分发生于中老年人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患根的牙周组织破坏明显大于无纵裂牙根,根纵裂处牙周袋最深。患牙合面均重度磨耗,50%以上的患牙出现非工作尖高陡、工作尖磨平、深合面凹及远中边缘嵴低平等改变;根纵裂的程度与深面凹的部位有关;患牙均存在合干扰和(或)创

2、伤易感因素。结论因合面形态改变而致的过大合力与异常方向的合力可能是牙根纵裂发生的重要条件。【关键词】根裂牙合平衡牙根纵裂发牛.于未经治疗的磨牙根部,顺牙长轴沿患根的颊舌向发生并通过根管。因其同时侵犯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故预后极差。该病由我国学者首先报道[1],国外文献极少见。创伤性合力可能是牙根纵裂发生的主要因素,牙根木身的发育缺陷和牙周组织的炎症也可能与其发生有关[2〜4]。我们对34例患者的39颗患牙进行了以牙合情况为主的临床研究,以期探讨其病因和发病规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按照《实用U腔科学》[5]中提出的根纵裂概念诊断患牙并收

3、集病例。1.2临床检查:①常规牙体疾病检查及患牙的电活力测验;②牙周情况检查:检查6个指数牙(614)/(416)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及附着丧失。以(66)/(66)的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及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平均值为代表进行全口牙周炎分度。检查患牙6个位点及根裂部分的牙周袋深度、根分歧病变和松动度。1.3X线片检查:患牙及对侧同名牙拍摄平行投照X线片,观察牙根纵裂的X线影像及牙周膜、骨硬板、牙槽骨的改变。按以下标准将根纵裂分为四度:I度:根纵裂限于根尖1/3区内;II度:根裂自根尖部达根中1/3处;III度:根裂达根分歧以上;IV度:根折片在

4、牙颈部横断分离。1.4关系检查:①不良惯问诊(紧咬牙、单侧咀嚼、夜磨牙等);②按照安氏分类法检查后牙和前牙合关系;③使用0.02mm厚的超薄咬合纸检查患牙在正中合、侧方合及前伸合有无早接触或合干扰[6]。1.5患牙合面磨耗、合面形态及接触区检查:①采用Smith磨耗指数[7],按磨耗的轻重分为9度,0度:无磨耗;1度:合面光滑或有磨耗小平面(无牙本质暴露);2度:中等量牙尖丧失,仅冇1〜2处针尖大牙本质暴露;3度:全牙尖丧失和(或)有一些针尖大到中等大的牙本质暴露;4度:一些较大的独立的牙本质暴露;5度:2处牙本质暴露区联合(融合);6度:3处牙

5、本质区融合或4处融合但中间有牙釉质;7度:整个表面牙本质暴露,牙釉质边缘大部分完整;8度:冠高度严重丧失,牙釉质边缘破坏;表面形状与牙根外形相似。检查患牙和对侧同名牙及另外10例身体健康中老年人的20颗健康对照牙。②灌制上下颂牙列硬质石膏模型,观察患牙合面形态的改变[6]。③用咬合纸检査患牙正中时的合接触区。1.6将结果进行t检验和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2结果2.1常规临床检查:(1)一般情况:34例患者中,40〜60岁25例(73.5%),60岁以上8例(23.5%),仅1例小于40岁(3.0%)。39颗患牙中第一磨牙为35颗,其中31颗

6、为下第一磨牙。37颗患牙纵裂发生于近中根或近中颊根。(2)牙周情况:34例患者均患有成人牙周炎,苏中轻度1例,中度14例,重度19例。经统计学检验,根裂程度与全U牙周病的程度无关。39颗患牙均有附着丧失,根裂部附着丧失明显大于对侧同名牙及同一患牙无裂根的相应位点(P<0.01)。患牙的患根侧与无裂根侧各两位点的附着丧失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裂的程度与根分歧病变程度及牙槽骨吸收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2.2X线片表现:39颗患牙根管X线透射影像均明显增宽,形态规则,透射度较正常根管明显增加。根纵裂I度2例

7、,II度11例,III度17例,IV度9例。34颗患牙根周牙槽骨明显吸收达根裂部位或根尖部(87.94%),仅5颗患牙(12.06%)牙槽骨无明显吸收,但近中根周膜增宽。2.3患牙面形态的变化:①39颗患牙面磨耗为5级的15例,6级20例,7级4例,较对侧M名牙及正常对照牙严重。x-&p

8、usmn;s分别为:5.72±0.64,5.00±0.80,4.19±0.56。②39颗患牙面均出现异常形态改变。其中,工作尖磨平、非工作尖高陡33例(84.6%),颊舌尖高陡(上磨牙)2例(5.1%),深面凹26例(6

9、6.7%),远中边缘嵴低平29例(74.4%)。61.5%的患牙工作尖磨平非工作尖高陡、远中边缘嵴低平、出现深面凹。深合面凹的部位与根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