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罐”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疗效观察

“药物罐”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疗效观察

ID:24115365

大小:66.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药物罐”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疗效观察_第1页
“药物罐”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疗效观察_第2页
“药物罐”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药物罐”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物罐”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疗效观朱蕴姝樊庆义(宁夏石嘴山中心医院康复理疗科753000)【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53-02原发性痛经为年轻女性十分常见的病症,在月经期前或月经期呈痉挛性,集中于下腹部坠胀、疼痛,伴有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腰酸,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的病症。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学习。笔者选用“药物罐”治疗原发性痛经2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2例均为木院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中年龄14〜28岁;病程10个月

2、〜84个月。对照组中年龄15〜30岁;病程12个月〜86个月。两组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诊断标准丙医诊断根据《妇产科学》[1]诊断标准,妇女月经期或经期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中医妇科学》[3]中有关痛经.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型内容制定。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小腹胀痛拒按;次症:经血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血暗紫有块,块下痛减,或畏寒手足欠温

3、,或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沉紧。主症必备,次症有2项或2项以上者为辨证标准。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每月月经周期前1周治疗5天,3个周期为1疗程。劝导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经期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保暖,经前和经期忌生冷寒凉。选穴“关元、中级、地机、归来、气海、太冲、三阴交、血海。治疗组操作:以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煎煮汪氏竹罐,在病人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治疗,在选穴部位拔罐20min/次,1次/d。对照组操作:选穴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3mm×40m

4、m毫针,直刺选中穴,运用提插捻转手法,施平补平泻法,以患者感到酸、胀、麻向远端放射为宜,每次行针10〜30s,每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疗效观察疼痛程度评分:采用国际常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法,无疼痛计0分,无法忍受的疼痛计100分。让患者根据自身体会的疼痛程度进行读数,VAS评分在40分以上(包括40分)属痛经。痛经总频率评分:观察小腹部疼痛,伴奋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腰酸,影响生活、工作、学4程度症状,以上各症状单独计分,无症状计0分,持续吋间<3h计分1分,持续时间3〜7h计分2分,持续吋间,7〜24h

5、计分3分,持续24h以上计分4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观察症状同上,无不适计0分,轻度不适计1分,中度不适计2分,重度不适计3分,非常严重不适计4分。表1两组痛经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讨论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多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痛经的发生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内在或外来的砬激可使痛阈降低,思想焦虑、恐惧以生化代谢物质均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盆腔疼痛纤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系因寒邪侵袭冲任胞宫经络,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经脉拘挛而痛。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

6、脉与妇女月经关系密切。故治当温经散寒与活血祛瘀;补益肝肾、调冲任、和气血并用,使血得温则行,血行瘀消。关元:为任脉在下腹部的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中极穴:膀胱之寡穴,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气海:任脉经穴;有暖下焦、温养冲任的作用;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穴,太冲:足太阴肝经之穴,血海:足太阴脾经之穴,归来:冲为血海,隶属阳明,可调理气血,调补肝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郄穴,可疏调脾经气血,诸穴相配可达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痛而止。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

7、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中药竹罐罐内的热药汽可以使毛细血管迅速扩张,达到祛风散寒,疏通气机,活血止痛,中药竹罐疗法集穴位刺激、拔罐、热疗、药疗于一身,优胜于“普通穴位针刺”疗法,同时减轻患者对“针刺”恐惧心态,可标本同治,疗效显著。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南京.南京

8、大学出版社.1993:263-266.[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29.[4].MerbothMK.BamainonS.Manag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