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14095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与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师生共同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 :G623.5:A:1002-7661(2011)07-137-01 叶澜教授说过:“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特殊的一种人类交往活动,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的平等关系
2、,教学成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对话过程。 一、情感互动 人与人之间是靠感情的维系在活动,如果失去了那份感情,便会使人显得很陌生。教师与学生也一样,需要一份亲切、和谐的感情来维持。我们常看到一些特级教师在上公开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经常与学生进行心情的互动交流,将一些自己感觉有趣的事讲给学生听或者向学生提一些问题,有时也请学生向老师提问。这是提前的情感交往,为课堂师生互动作好铺垫。让学生在课前就喜欢老师,从而喜欢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在课前学生和老师的心情都很愉快、舒畅,那么这堂课便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课前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如果开始时感到学生的心情不是很好,便需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调
3、动学生的心情。同时如果学生的心情低沉反过来也会影响老师的心情,这便是课前师生心情的互动。 有了好的心情,更需要好的课堂情感。教师在课堂中最需要的是充满爱心,不要轻易批评学生,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便会很大胆、很活跃,也会很自信。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这样的学习气氛,同时也会影响老师的教学,促使教师平等参与、平等学习、平等解决问题的情境,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发展,对学生投入更多的爱,对教学投入更多的热情。 二、师生互动 1、互动中丰富生活常识 比如,在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教师要求学生能根据新授内容编一道一步计算的含数学问题的生活实例,其中有
4、一位学生说:“妈妈买来300个苹果,送给奶奶100个,我家吃了多少个苹果?”他讲完后,顿时招来班上的一片哄笑。乍一听,这个“苹果问题”确实感觉有点玄乎,但细琢磨,这可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追问大家:“你们家一年里买300个苹果多不多?”“不多!”学生齐说。“既然不多,你们笑什么,其实他只不过少说了几个字,如果添上‘去年一年里’,你们觉得怎么样?”经教师一提,学生们个个觉得有道理。此时,教师不仅肯定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考,还表扬了他的爱心,其本人也渐露笑容。从这里可以看到,只有通过师生的语言互动,才能让学生拥有这种自信、获得这种成就感。 2、互动中合作探究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
5、的过程,与师生平等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在“数的整除”的复习课上,教师设计了师生互动、合作性的教学方案。上课时给每个同学发放一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只写一个100以内的自然数,要求学生相互之间任意邀请一个同学,讲讲手持卡片上的数的特征。这时,课堂里一下子沸腾了。“2是最小的偶数、质数;偶数中唯一的质数”;“12是偶数、合数,12的约数有:1、2、3、4、6、12,12的倍数有12、24……,12既能被2整除,又能为3整除。”教师也拿到一个学生递过来的一张小卡片,上面的数字是“15”。教师说:“15
6、是合数,它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15的约数有:1、3、5、15,15的倍数有15、30、……”教师接着故意提高嗓门说:“15既是约数,又是倍数。”一个快嘴的学生立即说:“老师,你说错了,15是谁的倍数,又是谁的约数?”班里不少同学频频点头。这时,另一位学生大胆地说,根据“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的概念只有数a和数b才能进行判断。“说得好!”教师及时表扬,趁热打铁说:“现在请大家同桌或前后左右两个一组拿出小卡片,说说两个自然数的关系。”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很快被激发。“20既不是25的约数,25又不是20的倍数,20与25都是合数,20与25的最大公约数
7、是5,最小公倍数是100”,“45是15的倍数,15是45的最大公约数”,“13和35是互质数。”……同学们的热烈发言把课堂的气氛引向了高潮。 3、互动中提升思维品质 要使学生多思、善思,必须先会多问善问。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应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反应慢半拍”的学生的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要理解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