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动态博弈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动态博弈简析:F830文献标识:A:1009-4202(2011)10-000-01 摘要本文通过构造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主张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增加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以此来有效地降低系统风险,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 关键词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一、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常常因融资问题而遭遇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企业短贷长用、贷新还旧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中小企业设置虚假的财
2、务信息欺骗融资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中小企业履约率低,造成了银行大量的呆账、坏账的产生,正是由于这种不良贷款的存在,对讲究经济效益的银行来说,也是不倾向于给中小企业贷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分析 为了方便我们的分析,我们设定一个只有企业和银行两方的经济环境,假定中小企业和银行都满足“经济人”假设,各方根据自身的效用和成本来决定其行为,双方选择合作在于自身是否能够获得利益最大化。企业能否从银行融资成功,主要看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也就是企业信用度的大小。假设有个小企业有一个投资项目价值4万元,但是企业缺少1万元投资资金。
3、企业想从银行贷款1万元,若银行贷款给小企业,企业用以投资并获得收益4万元,如企业守信还贷给银行,企业获得收益2万元,银行或得收益2万元;若企业失信赖账不还贷款,企业获得收益4万元,而银行的收益为0。对银企双方均有收益的纳什均衡为(2,2)。 然而银企之间作出决策是有先后次序的,而且博弈过程也往往不止一个阶段,这对于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以及博弈的均衡都有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动态银企博弈过程。银企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银行和小企业是该博弈中所有参与者;双方进行动态博弈,一方采取行动之后,另一方可以相机行事;博弈双方对于自己在每
4、种状况下的可能得益是完全信息的,而且对于对方在自己选择之前的的行动具有完美信息(博弈者了解此前的全部博弈过程)。我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常识来规定银企动态博弈的次序。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之后,银行作出决策,然后企业再作决策,如此循环,依次决策。银行首先决定贷与不贷,如果不贷,则博弈终止;如果贷款,下一步则由企业决定还款与否,如果企业还款,则双方各得其所,均有收益,博弈告一段落;如果企业不还款,银行可以采取忍受的态度,接受损失;但也可能会进行追究,如向担保人求偿,或者处置抵押品,或者进行法律追究等等。 但是此时的法律诉讼是劳民伤财的,在经济
5、上并不一定合算。由于当前我国的法律建设并不完善严密,司法机构执法能力也有问题,因此有理不一定打赢官司,赢了官司却可能反而输了钱。考察法律不健全情况下的银企博弈格局,我们就会发现,原有的均衡状态被打破,新的纳什均衡状态应为(1,0),即银行从一开始就拒绝贷款。这个结论很容易论证:在中间层的子博弈中,企业的最佳策略是选择赖帐,因为赖帐比还款收益更大,此时银企双方的收益为(0,4);当银行确知企业会赖帐时,必然造成银行损失,于是回到顶层,银行不愿接受损失,必然采取不贷款策略,结果银企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状态变为(1,0),这就是此博弈过程的子博弈
6、完美纳什均衡。 三、银企动态博弈的启示 结合上述对于银企双方博弈的分析,笔者从政府、小企业和银行三方分别推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从政府方面讲,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地制度和法规,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的有关条款,如赋予银行等小企业的外部债权人以破产申请权。在法律体系健全,司法程序高效的情况下,银行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企业欠款,有效降低小企业违约风险,银企双方各有所获,呈双赢局面,此时社会整体效益也达到最大状态,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化。政府作为第三方的公信部门,建立推广失信中小企业黑名单,在此条件
7、下银行的贷款意愿增加,贷款风险降低,银企博弈效率较高,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来讲,小企业可以定期适当地进行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汇报,以此增加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任;同时,中小企业要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合理运用资金,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还贷能力。贷款企业应该多了解有关法律常识和司法程序,对银行追究责任的威胁持正确的态度,才能作出明智的决策。 从银行方面来讲,要适当地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的程序,减少中间的环节,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处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融资产品。银行对于企业的还款能力必须深入了解,定期对中
8、小企业投资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状况进行评估,与中小企业的汇报比对,判断情况是否与事实相符,以此来确定企业的还贷能力,否则,即使企业有还款意愿,但是力不能及,银行也同样要承担损失;同时,银行同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