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81786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薛涌:农民进城,地主下乡——wto之后中国农村的自救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薛涌:农民进城,地主下乡——WTO之后中国农村的自救之路
2、第1内容显示中 几年前,笔者选修一门“农业研究”的课程。教授讲起他访问美国一家农场的经历。被访的农场主是一个典型的“单干户”,其家庭农场基本是他一人经营。每天早晨,他都要驾驶自己的直升飞机将一望无际的农场巡视一遍,从撒药到施肥,都可一人胜任,不到农忙季节不用雇人。教授问他:一个人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需要全套的现代化设备。而在这些现代化设施中,哪一件对你最重要?农夫回答:“计算机”。高度的现代化农业,早已使美国的农夫告别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岁月,象耕地、锄草、播种、收割等等体力劳动,早已被机
3、器代劳。农夫越来越象个白领,常常坐在计算机前,上网了解各种农产品的价格、各种农业原料的价格、市场走向、股市及农业投资的动态,由此换算出自己的投入和产出、利润率、和未来生产战略;同时,他还要通过计算机了解各种农业科技动态,设计改善自己农场的方案;并且和各种销售商、农业组织、以及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取得联系。简单地说,美国的农夫与其说是个种地的粗汉子,倒不如说是领导一中小企业的总经理(CEO)。中国加入WTO以后,赤手空拳的中国的农民,就要和这样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一拼。这是一场土造鸟枪与隐形飞机之间的战争。就算中国能享受的农产品补贴比人家高几个百分点,你相信中
4、国的农民会赢吗?中国的农业如不彻底改革,那么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农村就将被滚滚而来的外国农产品所淹没。大批失业的农民,将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笔者不久前曾在“早报”上撰文,呼吁中国政府改革户籍制度,吸引农民进城,通过高度的城市化减缓人口的增长速度。然而有人反驳说:中国是个以农为主的国家,不可让农民放弃农业。殊不知,农民进城,不仅不是放弃农业,反而是解决农业问题的第一步。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是由于人口过密而带来的基本生态危机:耕地不足。黄宗智教授曾出版了两本对中国农村的经典研究,“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家庭与乡村发展”,提出了中国农
5、村发展“过密化”或“内卷化”(involution)的问题:中国自明代以来,农业的总产量虽有大幅度提高,但这种提高,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是由大量劳动力的投入所致。产量的增长率,一直低于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劳动力的效率不是随着产量的增长而提高,而是降低。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一是家庭小农经济主宰了中国农村。黄教授运用俄罗斯经济学家蔡雅诺夫(A.V.Chayanov)的理论分析:在家庭经济中,多余的人手不会象在资本主义企业中那样被解雇,而是被投入生产过程,哪怕这一劳动力能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市场上一个劳力的工资。这种“赔本买卖
6、”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这个多余的人手不管干不干活,总得吃饭,总要消耗家庭的经济资源,把他放到地里干活并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反而能增加点儿产出,总比闲着白吃饭好。人口越增长,家庭的这种多余人手就越多。而多余人手越多,家庭经济的多余“雇用”就越多,每个工时所产生的劳动边际报酬就会递减。历史上所谓的“工业革命”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有了革命性的提高,使更少的农业人口能养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这样才有工业化的劳动力资源。而中国的发展是,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率在人口的压力下越来越低,离工业革命的前景越来越远。用黄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尽
7、管学界对黄教授的结论有很大争论,中国地少人多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江南的稻米经济与旱地农业不同。水田要求的劳动力投入高,产量也高,不仅能承受更大的人口压力,而且需要有较高的人口密度才能维持。美国的中国农业史泰斗帕金斯(DwightPerkins)甚至认为人口增长是中国农业进步的主要动力,也颇有洞见。但即使考虑到水田的特殊性,黄教授的理论仍颇有说服力。明清江南民谚曰“一夫耕十亩”,即一个劳动力耕种十亩地时劳动生产率最佳。但日本汉学大师松村佑次的经典研究表明:清末民初江南一般地主出租的土地平均面积不过是两、三亩。一户农家即使能租
8、到两块地,也不过是五、六亩,平均到每个劳动力头上就更少得可怜,根本谈不上劳动力的效率。如今中国人口又翻了三、四翻,耕地面积却无实质性的增长。农民一夫平均能耕几亩地,可想而知!中国农业的另一病症,是地主进城而不下地问农。自十六世纪起,江南的“居城地主”就逐渐取代了“居乡地主”,在城里养尊处优,只顾以受租的形式把农业生产的剩余价值搜括到城里,而不投资于土地。结果,土地产出的价值无法再投入土地,农业资本的形成过程被打断。留在农村的,是既无足够的土地,又无基本的资金的小农,无力引进新技术改进耕作,中国的农村,也愈发破落?解决中国农村几百年来的问题,首先是通过让农
9、民进城,使农村人口有更多的人均可耕地。在锄头和水牛的明清时代,江南的水田的最佳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