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7872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硬新闻“软着陆”-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硬新闻“软着陆”
2、第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党报发行量呈逐年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作为党报主体的硬新闻可读性及亲和力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增强硬新闻的可读性及亲和力,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是党报讲究宣传艺术应当做好的一项工作。 新闻报道表达方式改进的必要性 这里所说的硬新闻“软着陆”,不是指内容上尽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动中挖掘软性内容,而是指通过报道形式的改进,增强硬新闻的可读性及亲和力。硬新闻“软着陆”的关键不是讲究辞藻如何华丽、语言如何生动,而是要改变板着面孔说话
3、的方式,采用平民视角,用具体、平实的话语,与读者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 在现代社会,读者不仅希望媒体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多元信息,而且希望在愉悦中接受信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1996年11月—1997年1月对“北京居民读报情况和读报意愿”的调查显示,“看它是否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已成为读者在自费订阅或购买一张报纸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因此,党报硬新闻不仅要在选材上从读者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读者,在表达方式上也必须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按读者喜欢的“口味”“做菜”。 近年来,
4、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由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导致在硬新闻的写作上仍存在着一些毛病,如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数字用得太多,传者高高在上、动辄站出来讲话等等,使得文章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界从上到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直到今天,如何增强党报硬新闻的可读性及亲和力、实现硬新闻“软着陆”,仍是一个值得下功夫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闻标题当以读者为主体 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读者在阅读新闻之前,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标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新闻媒体的
5、丰富,读者不可能详细阅读每份报纸上的每一条新闻,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读者”在逐渐增多。“先浏览一遍标题,再选有兴趣的看”是当前读者阅读报纸的基本习惯。改进标题的视角,让读者成为标题的主体,增强可读性和亲和力,已成为报纸参与竞争、锁定读者的最重要的筹码之一。 所谓主体就是句子的表达重点和中心。新闻的标题如果加上标点符号,都可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这里的主体不简单地等同于语法层面上的主语、语义层面上的施事或受事和语用层面上的话题。以读者为主体的标题,可以将读者作为标题的主语或隐含主语,如《市民购票看首钢》;也可以是
6、以读者的口吻说的话,如《中秋卖剩的月饼哪去了》;还可以是从读者的切身利益出发陈述事实或发表观点,如《月饼吉尼斯有没有必要》等。判断一个标题是不是以读者为主体,主要看它是否将读者作为表述的出发点或落脚点,作为表述的重心。同样的题材,表达时选择的主体不同,所体现的表达者的立场和观点就不同。如果新闻标题以读者为主体,则报道主要是从新闻的角度出发,将读者作为传播的中心,强调的是新闻的信息传播功能。 报道的内容不同,使读者成为标题主体的方法也不同。当题材本身讲述的就是读者自己的故事或与读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具有很明显的贴
7、近性,读者自然成为标题的主体。 美国传播学者VanDijk认为,新闻话语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新闻的主题往往通过标题表达和显现出来。标题是报道内容和传者观点立场的集中反映,传者只要选择读者自己的故事或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作为题材,就很容易做到标题以读者为主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如《中秋卖剩的月饼哪去了》、《购票不忙退票忙》等。 在题材受限的情况下,可选取适当的角度,千方百计使读者成为标题的主体。 由于党报承担着一定的宣传任务,它不可能像晚报、都市报那样无限制地追逐社会新闻,诸如会议新闻、工作总结、成就报道
8、之类的新闻必须要报。这类题材贴近性不是很明显,如果不注意选取角度,很容易使标题显得呆板空洞。要使这类题材的报道易于为读者接受,就要尽力找取舆论宣传与读者兴趣的结合点、指导性和可读性的汇合点,从传播的角度将读者感兴趣的部分通过标题突显出来,将舆论引导寓于平实的新闻报道之中。如以《追忆19年前双节拿票证排队买面》为题,通过一般市民过国庆和中秋节购物的视角,看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之巨大,就比用《19年来祖国变化多》等主观评判类标题更具亲和力。这样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新闻话语要具体化平实化
9、 (一)话语不具体、不平实是硬新闻缺乏可读性的症结所在。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与读者真诚合作、平等对话,密切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兴趣需求。目前读者读报不满意的,主要是以下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