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90581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3
《“新闻连载”该如何连载新闻-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连载”该如何连载新闻
2、第1 对报纸而言,版面上的“连载”现象由来已久。但,一旦把它和“新闻连载”这个敏感的字眼结合起来,似乎就多了许多说不清的东西。其命运大抵就像“新闻策划”、“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样引来新闻界的争议。究竟什么是“新闻连裁”?人们在进行争论时,有的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现象,有的把它混同于深度报道,有的明确给出了定义,认为它是一种“新闻边缘体裁”。而这里,我们的思考是把它作为:对特定新闻的刊载所运用的一种报纸编辑方式。“新闻连载”自从跻身报纸版面,曾名声大噪,但也暴露出许多不尽如
3、人意的地方。毕竟新闻连载不能像文学作品连载那样随意,在操作中有种种限制。首先,新闻易碎,时效性对新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新闻连载必定会造成时间上的延续性,无疑给这种方式迎头一击。其次,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度共享的社会,如何防止其他媒体的插手、跟风而保持独家风格也成了编辑们头痛的问题。应该说,作为一种编辑方式,新闻连载有它适用的范围,只有把准了这个范围,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反之,若任何新闻都滥用新闻连载的方式,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笔者以为,新闻连载基本上适用于以下三种范围:A·通讯型的新闻我们知道,通讯是
4、以其材料翔实、写作生动的特点取胜的。这些特点既是通讯在时效上往往滞后于消息的一个主要原因,又是其战胜消息的一个有利因素。同样,对于新闻连载,既然时间上要有延续性,在编辑时不妨选择那些作为动态消息已被众人所知,但来龙去脉还未见分晓的新闻,以翔实深入的事实披露补其时间滞后的不足。这类新闻往往是那种能带来重大影响的,背后有一定可开掘度的事件,或者事件本身情节曲折,感动人心。而这种新闻往往是各媒体共享的,如何真正用连载的形式吊起读者的胃口,关键要看记者选择的角度,开掘的深度。比如,《中国青年报》1987年的经
5、典之作:《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在各媒体对火灾进行全面报道的同时,记者打破常用的模式,独辟蹊径,对火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对火灾的人为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而版面上则采用了系列连载的方式,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属于对重大事件的连载。而《泌阳奇案广州洗冤》则属于情节动人的通讯连载。可以看出,在这个同步传播已成为新闻传播最佳境界的时代,比时效不是新闻连载的优势,相反既然是“慢工”就要比谁“活儿细”,这样的新闻连载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
6、的。B·独家参与型的新闻我们处于一个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同媒体竞争的触角上天入地,各显神通,同时电子网络的发展将信息共享推向极至。报纸一手遮天,吊足读者胃口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但即使在这种境遇中,独家新闻还是存在的。这种新闻最大的特点,即媒体本身在其中有很大的参与性,在新闻中扮演角色,影响事态的发展,或对整个新闻策划有独特的构思,使其他媒体无法插手、跟风。这样的新闻适用于连载。例如,杭州《都市快报》1999年的“圆圆事件”,从走失的孩子圆圆出现到圆圆找到新家,其间长达几个月,报纸全程跟踪报道,在版面上
7、采用连载的形式,使一个无人认领的孩子引起杭州市民极大的关注,也成为这一时期《都市快报》最大的卖点。因为孩子一开始就被送到报社,在其寻找新家的过程中,始终是由报社出面的。可以说这一新闻线索是《都市快报》独家享有的,其他媒体无法跟风。《都市快报》对“圆圆事件”的新闻连载可谓山重水复,从容不迫,但有的地方处理也略显拖沓。所以,独家参与性的新闻连载一定要注意节奏,切勿把读者的胃口吊得过高过长,以至于产生厌烦心理。C·观点述评型的新闻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读者对大块头的述评文章望而却步,所以编辑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
8、,以短小轻快的文章连载代替整版的集中报道。这样做既放松了读者的视觉神经,也利于思维的活跃,同时对一些组合性质的报道、问题讨论式的报道进行连载,所带来的时间间隔也有利于人们对问题作充分的思考,加深认识。例如当前对学生“减负”问题的报道,很多报纸采用连载的形式,发表社会、家庭、学校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学生、家长、老师不同的角度阐述如何减负,连载的方式使每天的讨论步步深入,不断接近问题的本质,摸清解决的方法,效果明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