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写作要学会“模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写作要学会“模仿”:中学生写作时个人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如何把作文写得更好一些,模仿实在是一种学习写作的良方,模仿时要善于鉴别,不应该使模仿盲目化,而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努力写出有自己思想和风格的作文。 关键词:写作;模仿;拿来主义;再创造 :G633.34:B:1672-1578(2010)08-0105-01 中学生写作时个人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如何把作文写得更好一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思索探讨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应告诉学生学会“模仿”。 自古以来就流行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日常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是严禁模仿的。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想想, 自古以来,哪一位著名作家不是博览群书,从他人的著作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不是说他们的作品是抄来的,而是说如果他们没有雄厚的文学功底作基础,没有超人的学习借鉴升华能力,那么,他们也未必就能成为大家。就连中国剧本的开山之作《雷雨》,评论家们不也说这本巨作在结构上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结构,同时吸收了近代戏剧家易卜生的某些特长吗!曹禺本人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偷人家一点故事,几段穿插,并不寒碜……虽然晓得能描摹出来这几位大师的遒劲和瑰丽,哪怕是一抹,一点或一勾呢,会是我无上的光彩"虽然曹禺的这段话不乏谦虚的成分。但也说明就连大家们都不反对借鉴与模仿,实际上模仿是一些文学大家们一直在做着的事情,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模仿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原名“神的喜剧”)给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人间喜剧”。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题深刻,手法圆熟,实际模仿了俄国作家果戈理 的“狂人日记”,无论在艺术构思、语言风格、表现手法、还是主题思想等方面都能看到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子。但绝不一味模仿,而是涵咏吐纳,更臻新境,最后洪炉化雪,跳出外国作家窠臼,形成自己变幻多姿的风格,超过了影响他的作家。由此可见,模仿实在是一种学习写作的良方。 那作为孩子的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抄抄又何妨。要知道,有选择的"抄"是"用"的前提与基础。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应该如何教学生"模仿"。 首先,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买图书杂志(既便宜又能学到东西),再准备一套作文本,以备模仿之用。其次,坚持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交流传阅所购图书杂志。教师同时提出要求:①读完之后,选一篇你认为最美的文章抄在作文本上,字迹要工整。②抄完之后,要写出你认为这篇文章美在何处?③ 挑选你认为对你最有启发,或有同感或其它方面有价值的句子抄在你的摘抄本上。再次,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可在适当时机范读学生选出的美文,美句。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发现学生的鉴别能力在逐步提高 ,抄的文章越来越具有文学魅力,评论也越来越上档次。 如一位学生在《意林》上抄了一篇文章《请把我埋得浅一些》。故事大意是: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其中一位小女孩的母亲先被杀害了,小女孩哭着找妈妈,大人们告诉她妈妈去找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小女孩就相信了。但不久小女孩也面临被活埋的酷刑,在纳粹士兵伸手要推她的时候,小女孩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些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的手僵在了那里,但最终小女孩还是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学生在文后写出了自己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出了真实的人性,尤其是“纳粹士兵的手僵在了那里”这一句,说明一个人不是生来就那么残忍的,都是战争惹的祸,那位士兵肯定会想,天啊!我都做了些什么?对这样一位小女孩下毒手,更或许他回家后会痛不欲生地对家人讲述这件事情,讲述自己良心的不安。但是迫于命令,他不敢不杀害那位小姑娘,他的心情肯定是十分矛盾的。 作为初一的学生,我认为他能作出如此评价确实不易,虽然语句稍欠层次感,但能感受到他是用心去写感受的。因为这篇文章的最后已经作了简单的评价,是着眼于暴力和小姑娘天真无邪的爱这方面的。而这位学生却抛开了别人的观点,抓住文中的一句话作了独特的思考。应该说我举的例子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也从中见识了许多在课堂上听不到的语言与见解,正所谓教学相长。一学期坚持下来,我发现学生在作文时选材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就连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人生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却也是情理之中的收获。因此,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的“模仿”,实在应该提倡,而不是一味的加以制止。 模仿确实是一条捷径,譬如我们告诉学生要依葫芦画瓢,有时他们的任务就是画一个瓢,如他没有见过瓢,拿个葫芦切成对称的两部分,然后仿照其形状画便可得到瓢,但是如他没有见过瓢,你却拿个西瓜,告诉他先画个大体轮廓再另行改之,一则浪费时间,二则他是很难画出瓢的真正形状的,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走一条捷径呢? 不过,模仿时要善于鉴别,要告诉学生弄清自己的真正目的,不能机械的依“葫芦”画“瓢”,应该先看清楚自己所需是否“瓢”再决定是否依“葫芦”而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拿来主义”,我们也应该告诉学生“运用脑髓,自己来拿”,不应该使模仿盲目化,而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努力写出有自己思想和风格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