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ID:24062392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创新人才培养_第1页
创新人才培养_第2页
创新人才培养_第3页
创新人才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新人才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创新教育应结合进行。《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翻开物理课本,你会发现几乎每一节的物理教学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哪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情绪心理学家利泊认为:“

2、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的出发,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这有利于激发、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物理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样不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也能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浮力产生原因”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故作神秘地问:同学们是不是所有浸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乒乓球浸在水中一定会上浮吗

3、?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乒乓球一定会上浮。我笑着说: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脸芒然。接着我又说:请看下面的实验。我拿出事先将瓶底已经去掉的可乐瓶,将瓶口向下,然后将乒乓球放在瓶口处,由瓶底向瓶内缓缓注入水。学生们都诧异、惊奇地问:“怎么会是这样呢?”我顺势抓住这一契机问道:此时乒乓球不能上浮原因出在哪里?那就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去解决吧!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大胆地进行实验。  学生凭借生活经验都认为乒乓球是一定能上浮的,但是教师所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情景却与学生所想象的不一样,教师以此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心理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4、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作好心理上、兴趣上的准备和铺垫。可见成功的情境创设不仅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无论是在北师大版,还是在上科版的物理教材中都为学生设计了众多的“实验探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探究实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物理学科的乐趣,通过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探究运动和力的

5、关系”实验中,我将此实验所需的器材一并准备完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在探究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程度的表面,每次实验用同一小车,让它从斜面同一高度上自由滑下,以保持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观察小车在三种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让学生知道在实验时哪些条件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渗透“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使学生注意三种情况下小车变化的情况和变化的条件,分析引起的原因。实验完毕时根据学生实验的观察结果:“小车在光滑的木板上运动得距离最远。”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推理:如果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运动情况将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讨论、

6、争论,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由此可见,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教材中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三、增设实验提高探索性,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利于毕业考试中的实验操作考试,但不能培养学生和锻炼

7、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可适时地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是在一些特定前提下,要求学生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实验能力为出发点,独立设计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种或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的实验,由于对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对思维方法要求较高,所以它是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初三总复习——实验专题讲座中要求学生在没有量筒的前提下,设计出如何测出一杯牛奶的密度?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最后创造性设计出了灵活应用质量、重力、二力平衡、浮力和阿基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