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5579
大小:4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5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少先队科研课题报告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人:李永霞单位:阿克苏市第十二小学时间: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活力常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又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使课题具有现实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
2、式……。”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全国少工委文件《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特别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
3、校纪校风建设。” (二)教育现状使课题具有创新价值 我校成立于2000年,原为铁路系统学校,2004年交归地方。由于地处阿克苏市火车站附近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比较集中。2005年起,我校学生中外来流动儿童已达60%。目前随着火车站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源逐渐扩大的情况下,我校1197名在校生中,外来流动儿童仍然占到50%。其中有30%的儿童是留守儿童。这就造成相当比例的孩子行为习惯养成较差,这无疑就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压力,怎样改变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是我校德育工作者刻不容缓思考的问题。反思现有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4、一些缺憾。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①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发现小学学生整体行为习惯养成较差。②学生文明习惯培养的面不够宽,一些重要的行为习惯——如明礼诚信及与人交往等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习惯培养相对滞后,许多经验尚停留在行为习惯的指导甚至是口号上,没有深入到习惯养成的层次上做出分析思考。③缺乏评价与反馈。从现在的研究成果看,对行为习惯的评价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几乎没有一个简单易行、形象直观而可靠的评价方法可供借鉴。这样,学校无法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不少教师和家长不知道如何来评价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这严重制约了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述几方面的不足
5、,构成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即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如何拓宽,如何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怎样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本课题力求突破的地方。 二、研究原则与目标。1、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界定①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界定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②“养成教育”的界定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使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共生活准则,克服无知、粗野、愚昧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养成文明行为习
6、惯的教育;是关怀一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层面。③“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界定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指带有特定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特征的少年儿童在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2.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基础性原则。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要遵循他们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行为习惯的养成。主体性原则。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实践性原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体验社会生活,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现代科技,体验大自然,把
7、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针对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差异,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从实际出发,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社会性原则。要引导少年儿童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研究目标首先,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其次,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