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53684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糖尿病患者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患者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贺燕(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常州213018)【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出院后6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干预组FPG、P2hPG以及HbAl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
2、惯,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减缓疾病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II型糖尿病;行为护理干预;糖化血红蛋白【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220-0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人数也逐年上升,据2013年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30岁及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了11.6%左右[1],目前,糖尿病病情控制主要为综合治疗,将药物、运动、膳食、监测、自我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联合起来共同控制血糖水平。然而,这些有效措
3、施往往需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的行为习惯,才能发挥治疗效果[2],因此,如何建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临床护理的重点。我院对37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行为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一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74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52.6±6.2)岁;受教育年限1〜16年,平均(7.3&
4、plusmn;4.8)年;病程1〜10年,平均(3.4±1.6)年。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53.1±5.8)岁;受教育年限1〜16年,平均(7.8±5.1)年;病程1〜10年,平均(3.2±l.l)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照研究。1.2护理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糖尿病内科治疗,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包括症状护理、健康宣教、药物使用指导、足部的护理等,干预组患
5、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行为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控制、预后等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对存在严重焦虑的患者,要给予专业的心理治疗。(2)膳食护理干预。了解患者以往的饮食习惯,对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予以纠正,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册,内容包括每曰热量摄入计算法、饮食原则、饮食计划等,规范患者的膳食行为。(3)运动护理干预。根据不冋的病情及体质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运动量等,鼓励患者进行慢跑、打太极、骑午.等大众化冇氧运动,以进食后2h运动为最佳时间
6、,运动量以稍微出汗为度。(4)血糖监测干预。向患者讲解血糖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并为患者提供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表,以方便、督促患者进行记录,并教会患者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用药、膳食以及运动量的调整。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出院后6个月吋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吋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o以FPG<7.0mmol/L、P2hPG<7.8mmol/L、HbAlc<7.0%为0标控制达标。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
7、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两组出院后6个月吋的血糖值、血红蛋白值达标情况比较,见表。由表可见,两组在出院吋FPG、P2hPG以及HbAlc的达标率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吋,干预组FPG、P2hPG以及HbAl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34,x2=9.25,x2=11.37,P<0.05)。表两组出院后6个月吋的血糖值、血红蛋白值达标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出院6个月吋比较,*P<0.052.讨论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
8、症状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尤其是眼、肾脏、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及功能衰竭,这也是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将血糖长期、稳定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3】。然而,血糖控制不仅需要药物维持,更需要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监测等多方面综合干预,才能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才能将血糖长期、稳定在理想范围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