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25405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消瘦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方法及按压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消瘦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方法及按压的探讨陈咏梅(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14002)【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126-02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而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其常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局部淤血、肿胀,甚至出现血肿硬结,特别是消瘦病人,可造成病人心理紧张,不乐意接受此项治疗,影响疾病恢复。我们经过对注射方法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利于病人康复。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9年6月〜12月在木科住院的病倒30例,均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
2、梗塞,年龄45〜76岁,男22例,女8例,均常规服用氯比格雷(波立维)、阿司匹林,每例病人注射低分子肝素14次。2、方法:病人屈膝平卧,取腹壁皮下注射部位(脐上下5cm、左右5cm范围内,除脐周外lcm),常规碘伏消毒后,用75%酒精棉签脱碘,注射者左手将病人腹部注射局部提起捏成一凸起皱,针头垂直进针,把针头全部刺入,抽取无回血后稍快注入药液,停留5秒再迅速拔出针头,用3个手指将干消毒棉球稍用力按压针眼处3分钟。3、结果:30例病人接受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无淤斑的22人,皮下淤斑直径小于0.5cm的6人,皮下淤斑大于0.5cm以上的2人,无一人发生皮下血肿现象。4、讨论:低分子肝素与
3、普通肝素的作用机制基木相同,具有抗凝血酶111依赖性,搞Xa因子活性,对体内、外血栓及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疗效与肝素相同,皮下注射后能达到血浆峰值,然后下降,半衰期3.5h,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95%,而引起岀血的发生率较低。但注射低分子肝素仍有出血的发生,特别是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的发生不可避免,这与艽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部深度高有关。特别是PCI术后病人,术前、术后常规给予多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局部皮下出血的可能就更大。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吋,注射过程和吸收过程均可破坏局部毛细血管壁,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局部淤
4、班和深部淤血后的硬结。注射后局部淤血和硬结是否发生,与注射点间距、注射部位、压迫吋间长短密切相关。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引起局部皮下出血主要是因为皮下注射进针吋损伤真皮内小血管及注射后药液及流至损伤部位,导致药液局部直接吸收后形成药物的高浓度作用所致。因此,我们从几个方面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减少了出血。(1)体位:病人屈膝平卧,消瘦病人腹壁部脂肪较少,可使腹肌松弛,有利于捏起腹壁皮肤,较平卧位方便操作。(2)注射部位:为脐部U状区域且轮换在脐上下5cm,左右5cm(脐周lcm以外)范围内,将腹部分为4个象限轮换进行注射,禁止在任何有损伤的部位注射。(3)消毒:因碘伏消毒后不易干燥且湿
5、滑,常出现未注射完毕捏起的皮肤己从指间滑落,故用75%脱碘后,既符合消毒要求,又使皮肤干燥快,易于操作,优于常规消毒。(4)穿刺角度:消瘦病人常规注射角度(〉40度),掌握不好,药液注入腹肌中。而捏起腹壁皮肤皱褶垂直注射,则避免注入腹肌县可避免损伤毛细血管。(5)注药速度:改良后稍快推注药液,虽与“两快一慢”的注射原则相悖,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病人并无异常疼痛反应,且因时间短,病人紧张、恐惧感减轻,更易为病人接受,另外寒冷季节暴露时间长,可导致病人受凉,而常规注射因固定不牢靠,可导致针头上下移动,损伤更多的毛细血管,容易皮下出血,疼痛反应更为明显。(6)拔针:常规注射后迅速拔针,针尖上
6、的残余药液可在拔针吋滴至皮,而停留5秒再迅速拔针,可使针尖残余药液全部滴完,避免残余药液在拔针吋滴在皮下。(1)按压方法:常规采用1根棉签轻压针眼,因面积小而不能有效压迫止血,病人也因棉签棒太硬而感到疼痛,用3个手指以干消毒棉球稍用力按压3分钟,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iL拔针后勿用力按压,以皮肤下陷lcm为宜,避免揉搓,以防出盘,禁忌热敷导致出血。总之,注射时避免腕部用力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注射后不要用力按压注射部分,避免揉搓,注射部位为脐部“U”状区域轮换注射,垂直进针,避免针头左右摆动,注射完毕按原进针角度拔针,确保药液注入皮下脂肪层。在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吋,逐渐总结经验
7、,改进方法,安全可靠,便病人情绪稳定,减轻了病人痛苦,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