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18481
大小:78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好坏,重要指标之一是人均占有多少()A.绿地面积B.草原面积C.森林面积D.耕地面积2.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养鱼的池塘后,发现有的鱼死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食物缺乏B.氧消耗低于氧生产C.氧消耗大于氧生产D.温度急剧上升3.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本
2、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4.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强度增大、间隔变短,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A.①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5.“青山绿水”和“穷山恶水”这两个次的含义深刻表明,在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的
3、是()A.土壤B.水C.阳光D.森林6.下图为1982年某省人口的年龄结构(按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图中各横柱表示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数目,纵轴由下向上表示年龄由小到大。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⑴图中显示人类的性别比例类型为,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⑵总体上看,人口种群年龄组成基本是型,因而控制人口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因为从总体趋势来说,出生率死亡率。⑶图中Ⅰ的两个年龄组成的横柱较狭,说明此时人口发展的特点是,从社会角度看是因为。⑷图中Ⅲ(35-45的年龄)减少的历史原因是。由此可见,人口动态受各种的影响,将在
4、年龄锥体中反映出来,并保持的相当持久,影响以后的发展趋势。⑸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直接影响人口种群密度大小,图示可见,是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信息。⑹人口政策的制定以为科学依据。人教版高三生物(新课标)试题7.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⑴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⑵“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和恢复其。⑶近年来,北京等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荒漠、高原等
5、植被在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⑷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⑸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治虫过程中不宜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可采用的手段将抗虫基因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8.如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⑴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⑵下列有关人工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废物资源化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D.人占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
6、基础⑶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⑷如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属于型,K值的含义是,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9.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实际并制作的小生态缸,缸中有水藻、以及水藻为食的小鱼、螺狮、沙、河水,都放在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甲同学的生态缸(甲缸)中的水藻和小鱼很快就死了,而乙同学(乙缸)中的水藻和小鱼活了很长时间,请问::⑴两位同学制作的生态缸合理吗?为什么?第3页版主:刘德臣人教版高三生物(新课标)试题⑵分析你制作的小生态缸成败的原因,总
7、结制作过程应注意的事项10.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A、B、C分别代表三大营养功能类群的生物,分析回答:⑴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图中的捕食链为。⑵图中各种成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碳元素主要通过作用进入A,C通过作用又将碳元素提供给A,图中的各种成分通过而形成了生态系统。⑶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的输入太阳能,因为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⑷若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湾,则A类群绝大部分是。参考答案:1.A2.C3.C4.D5.D6.本题考察了人口种群数量的变化。通过读图分析其消长的原因,与其他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有相同之
8、处,因为人类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遵循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受自然因素制约;也有不同之处,人口数量变化还受人口政策及社会的制约。人类制定人口政策,应以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为科学依据。7.⑴水⑵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⑶防风固沙、调节气候⑷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⑸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储存在农作物中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