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

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

ID:24009788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_第1页
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_第2页
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_第3页
资源描述:

《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孙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亮点不少,撮其要者,有这样几点:一、从山水美景中读出情怀柳宗元山水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永州八记,不是客观描摹山水景色,而是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感情。这与他的人生遭际密不可分。在本课的教学中,一般的老师都会涉及的身世,会分析投射到这些景致中的情感。但是,孙老师没有满足于这一点,而是把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整个“永州八记”中,把对《小石潭记》的感悟放在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和《小石城山记》的比照中,以此参悟的情怀,感受这些文章中共有的情感,即借助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

2、注自己怨愤悲凉的心情。这样的拓展开阔了学生思考空间,也得以对柳宗元的人生遭际和感情有了更加具体丰厚的理解。二、从文本言语中读出文学本色本设计第一部分,就是要让学生从细微处体会作品的构思。这个做法值得肯定。紧扣住小石潭之“小”,让学生从五个方面来体会是如何集中笔墨写“小”这个特征的。这锻炼了学生分析归纳等能力,更重要的是,经由这样的阅读思路,久而久之,学生会认识到,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具体的手段,怎样集中表达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换言之,学生会感觉到,文学作品通常不是由论断式或者陈述语言来直接地表达的——因为结论性语言或者陈述性语言不易展现具体的文学感受,在

3、文学作品中其表现力是非常有限的,而经由文学的形式和语言所展示的文学世界,内涵和意蕴则更加丰富和复杂。三、从平淡处读出深层意蕴对《小石潭记》最后一段,许多读者的确会忽略过去,觉得是游记之类文体的一般交代而已。而孙老师在看似可有可无的语段中,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其中的奥妙。让学生明白,这个段落是本文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没有它就会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深刻性。这份设计,我有以下三点建议:一、尽量避免教学设计的碎片化倾向就语文教学而论,什么是理想的或者说比较理想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至少是,教学设计在确立了主脑以后,一脉贯通,收尾相连,集中展开,不枝不蔓。这个

4、主脑可以是文本的某一个特色,或者是思想的,或者是写法的,等等。就本设计而言,四大块教学内容,似可收纳进分析文本结构,感悟情怀,品味文本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的教学目标中,但四块之间的组成显得比较松散。在我看来,如果第一板块,着重研究文章哪些内容体现出小石潭之小,那么接下来就似乎应该深入探讨,为什么要着力渲染小石潭之小,也只有这样,“《小石潭记》着一‘小’字而境界全出”的结论也才有了落脚点。如果就景物论景物,完全可以着力写水潭之水的清澈,写成“清水潭记”,或者写这个水潭全石为底的特征,写作“全石底潭记”,或者取这个水潭地处偏僻的特点,写作“幽潭游记

5、”,之所以选择小石潭之“小”,与境界全出的“境界”应该是密切相关的。我觉得,依照本设计的教学目的,就以由“乐”到“悲”的情感流程作为整节课教学的主线,四大块教学内容都可以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中。二、拓展比较的着眼点应该在哪里就相类似的文学作品间的比较而论,我们要着力让学生体会的主要不是相同之处,而应是不同之点。也就是同样是在被遗弃于永州大地之时,所表现在八篇散文中的情感应该是基调相同或者相似,但具体的情愫、情感的侧重点应该是有别的。每一个作为经典的作品,都应该有对生活的具体和特殊的震撼和反应。尽管《小石潭记》与教学设计中所引用的三篇文章,确实都寄寓的不幸

6、遭遇,倾注他怨愤悲凉的心情,但这是底色,各篇的情感特色则是明显的。《小石潭记》着力渲染空无人迹、清幽寂寥、凄:冲寒骨的景况,表现被遗弃、被埋没的忧伤和凄苦之情无法释怀;《始得西山宴游记》借西山的高峻气势和宏大境界,表达偶识西山之喜和暂且沉醉之乐;《钴鉧潭西小丘记》则以丘喻人,直接写被抛弃之苦和受冷落之感;至于《小石城山记》,则向苍天发出了“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的质问和内心的困惑。三、文学作品理解不要过于坐实如对第三段的解读,孙老师认为“是心情变化的重要环节,起到了蓄势和铺垫的作用”,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否可以认定“斗折蛇行”,就“暗指的政治命运、人生经

7、历也像这小溪一样坎坷曲折”;“其岸势犬牙差互”,“也暗指官场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争斗,或者指社会关系的盘根错节”呢?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坐实地去解读。其实,由清水、石底、游鱼等水潭近景,延展为曲曲折折的水源远景,水源与水潭相互映照:从水流的曲曲折折,缓缓而流,到水光的或明或灭,隐约可见,再到溪岸错杂,写得轮廓晴朗,气象峥嵘;这样也使画面具有了深浅层次和立体感,增添了含蓄的艺术魅力,留下了富有诗意的想象空间。林琴南说“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畏庐续集》),大概也是指这样的意蕴吧。如果过于坐实地去解读,诗境便会变成实景,会丢失审美的乐趣。(浙江省慈溪市慈中

8、书院3153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