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07242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年教师的惰性突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年教师的惰性突围陈国新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是学校的骨干。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所见既多且广,熟悉教材内容,备课时能够居高临下,也能够及时跳出教材,拓展学生知识面;上课往往信手拈来,游刃有余;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解决和处理学生问题的针对性强。但中年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如,毕业时间较早,知识和教学观念陈旧,不思更新;从教时间长,教法固定而不思进取,由经验而至于经验主义;顾全面子,出现问题不向同事请教,放任自流;摆老资格,自话自说,不配合组内甚至学校工作,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对学校或者同事有抵
2、触情绪,但又不愿意表露,以至在某个点上突然爆发,而扩大事态;对学生麻痹,和学生有代沟;自以为有优势而得不到重用,消极怠——总之,有惰性情绪、惰性态度、惰性习惯,很多书上称之为“职业倦怠”。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使这些教师走出惰性困扰,无疑对学校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阻力和障碍。我校足百年老校,有20年左右教龄的中年教师比较多,如何让中年教师能够更大限度地发光发热,变惰性为正能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们积极应对,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做法是这样的:一、以评价促动力,评价要有可操作性中年教师的惰性,很大程度表现为没有积极上进的动力。
3、对普通教师来说的最高职称——高级教师也评上了,在本校工作资历也比较高了,职位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了——这是一种无所求的状态;原先也有所成就只是现在看来缺乏上升机会(如他原先的有些同事或者去了更高一级的学校或者进入政府机关,最不济的,在自己学校里担任一官半职)了——这是一种有所求的状态;人脉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混个快乐日子得过且过——这是一种无所谓求不求的状态……诸如此类问题,摆到桌面上,实质就在于没有追求。对此,我们必须把准脉搏,亮出旗帜,对症下药,变“无所求”为“有所求”,变“有所求”为“求得到”,让“无所谓求不求
4、”为“不得不求”,其方法便是公开公平的评价机制。我校采用的是期末召开教职工大会,给教师业绩公开打分。对一学期、一学年的考勤、教学态度、教学业绩,每一项都进行量化考核,然后全部公示。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一起评价,领导和普通教师一起评价,以便突出优和劣的各级层次。这种评价机制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教育教学,简单易行,操作性强,我校多年采用如此方法,教师积极性很高。如,寿老师曾经在另一学校担任过教务主任,在竞选副校长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被拉下,结果就感到没有面子调动到我校,想混日子。这类教师各方面业务素质肯定不错,主要
5、是把他原有的潜力挖出来,进行再提升。在浙江省第二次精品教材评选时,他感到自己对古代散文还是非常有把握的,就主动联系课改办,希望开设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古代散文选讲,得到学校的再度重视。这是“以评价促动力”的极佳例子,而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二、以策略挖潜力,备课要重视学生中年教师的惰性,表现在课堂教育上,往往是和学生有代沟:观念的代沟、身份的代沟、年龄的代沟、心理的代沟——句话,就是不贴近学生实际。对此,我们针对性的策略是重视备教材,更重视备学生,提出了“智慧课堂”的口号,让教师在统一的学术研究目标下各显所能。课堂是
6、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立身所在。课堂有什么?有实有虚。实的方面,有教师,有学生,有教材,都需要把握;虚的方面,有教学纲要,有教学目标,有教学环节中的偶发因素,都值得考虑……综合起来,教师要处理课堂,其实还蛮复杂艰难的呢!我校将“智慧课堂”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实、活、乐。所谓“实”,是指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懂得知识,不仅落实知识,更能运用知识,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课堂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切实把握,对教学对象的确切了解。要注意,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材内容,也许还涉及相关的教材外的
7、内容,而不了解教学对象,课堂上教师将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对此,我校的做法是:让教师熟记全班同学的姓名和座位,以期能够及时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动态,这确实是很好的也是很基础的做法。在了解教育对象的基础上,才能再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所谓“活”,是指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扎实掌握知识,而且能够轻松而灵活地掌握知识和运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能够思维开阔而活泛,活学活用,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预设”,能够居高临下,预先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节奏。很多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时候死
8、板地一环一环教下去,而不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变化,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实际上我们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习,一切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如果课堂上学生一露出疑惑的神情、错误的言论,就应该停止“教”的过程,转向“学”的过程。也许完不成本堂课的教学“预设”,但在“生成”的过程中却体现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整性。所谓“乐”,是指课堂具有一种艺术的氛围,学生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