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88801
大小:172.7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2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突发性耳聋诊断治疗指南(2015)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
2、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注:目前约90%的突发性聋病因不明,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由于缺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文献报告的各种突聋治疗方法及疗效常有很大争议。截至2014年,国际上只有16项设有未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组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较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只有30余项,其中部分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照;还有3项前瞻性对照研究,但未采用随机方案;而其他研
3、究,包括自愈率研究都未设立对照组或仅为回顾性分析,属于低质量证据。即使是上述少数几个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未得出统一结论。基于上述原因,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了全国突发性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1024例,根据不同的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比较了不同分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和结果。尽管美国和德国的突发性聋诊疗指南都很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但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主要原因与各国不同的医疗模式、保险机制以及临床经验等有关。我
4、们应从中借鉴好的经验,但不盲从,根据我国多中心研究结果,结合实际国情,重新修订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规范国内突聋的诊治。定义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分型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1.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
5、失≥20dBHL。2.高频下降型:2000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1dBHL。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000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
6、成Con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流行病学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000-25000例。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2001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德国突聋指南报告中发病率为20人/10万,2011年新指南中增加到每年160-400人/10万。德国突聋患者高发年龄
7、为50岁,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儿童罕见。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显示,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侧略多于右侧。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我国多中心研究中双侧发病比例为2.3%。病因及发病机制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
8、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异: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多为毛细胞损伤;平坦下降型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因此,建议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采取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