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

ID:23977401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_第1页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_第2页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乔义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255400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广大农民日益破产,农村经济更加凋敝,中国的乡村陷入了严重危机之中。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富国安民之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动员社会的知识精英,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十几个县进行了长达7年之久的乡村建设实验,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尽管其乡村建设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并最终导致失败,但是它仍然在中国现代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梁漱溟关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理

2、论与实践,对于我国当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一、注重农村文化建设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以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为主旨,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潮流的。诚然,梁漱溟将一切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归纳于文化的创新未免失之偏颇,但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仍然具有启发作用。从表面上看,“三农”问题就是农村经济不发达、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低,一言以敝之,就是经济落后。但是,这仅仅是用经济视角去俯察“三农”问题而得出的表象,却忽略了文化的影响,忽略了生活在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的人文素质

3、。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与否;而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则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根木解决,影响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值此“三农”问题大会战之际,重温梁漱溟以文化建设乡村的观点必将有利于开拓人们的视野,进一步认清“三农”问题的实质。二、以“乡村人自身的力量为主”梁漱溟认为,无论新的社会组织一一村学和乡学的重建,还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主张的实施,一定要以乡村人为主力,如果乡村人自己不动手,那么,乡村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但是,由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4、运动最终摆脱不了国民政府的影响,未能代表时代的要求、乡村的要求,甚至与农民处于对立地位,结果遭到农民的冷遇。梁漱溟曾悲哀地说:“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们呐喊,退一步说,也应该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们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仅不动,甚至因为我们动,反过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做不下去。”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从农村入手,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三、注重农民与知识分子相结合,重视科技教育梁漱溟认为,乡村

5、建设运动仅奋乡村人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靠有知识、奋眼光、有新的办法新的技术的人与他合起来,方能解决问题”。他呼吁广大知识分子到农村去,领导农民进行乡村建设运动,在农村普及发展科技教育。虽然梁漱溟将知识分子与农民的主体位置颠倒了,走了弯路,但这种知识分子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发展科教的思想是正确的。在今天,国家大力推行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三下乡”活动、大学生村官行动,就是把知识分子与农民相结合,重视科技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农村的面貌,振兴乡村。四、注重推进农村的民主化和组织化进程中国从长期以来的封建专制统治过渡

6、到现代社会,虽然建立了民主制度,但民主意识、民主观念都未能随即确立,民主体制、民主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这就需要现代化建设中大力加强民主化进程。乡村建设运动主张自治,强调农民要自教、自救、自卫,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民的自主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民主、平等观念,但因当吋制度、体制等原因使民主受到限制,未能真正实施民主化。当然,失败的原因除来自于外部,内在原因也不容忽视。梁漱溟主张在农村开展合作运动,合作化要公私兼顾,要教育引导农民,尊重农民意愿,逐步发展,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定要掌握先进技术。合作教育

7、的当务之急:一是农民合作精神、“合作组织能力之训练”,二是“生产技术之发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方面要加快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经济上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五、“促兴农业,引发工业”梁漱溟的农业化道路不是工业化的对立面,反而能促进工业化的进程。他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中国的兴亡系于能否工业化,认为农业只是“我们图翻身的一种凭藉,要翻到工业上才算是翻起身来”。他提倡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两方面来刺激工业发展

8、。只有首先改造农业,解决吃饭问题,才能够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才能够进行工业化建设;只有农业的发达才能“引发”效果更佳的工业化,才能既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传承固冇的“理性”文明,同吋又满足人的物质要求。当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农业发展水平与工业等产业的发展水平严重脱节,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工业与农业二元对立的局面,这些都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阻碍了现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