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想北平》板书中获得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想北平》板书中获得的启示平常备课时,在各种参考教案里,各种公开课例中,都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中,课堂实例中,板书越来越少,有的课堂板书上甚至只有课题和,更别提在板书设计上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考和理念。而在某些资料中提及的板书也多为脉落式或框架式,很少讲究板书的科学性、统领性、艺术性,这就激发我对《想北平》的板书做精心设计的兴趣。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对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但使教学流程得以顺畅地进行,还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而且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也多反映对文本内容记忆更为深刻,作品的意蕴品悟得也更为透彻、到位。
2、 好的板书设计离不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以及对文本的研读。我在进行板书设计时是做了认真思考的,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从字里行间透出的强烈主观性,领悟老舍对北平浓浓的爱。我从中获得启示,可以把板书设计成一个“心”形,“北平”就装在这个“心”的中央,题目为“想北平”,板书由此展开。我故意把“想”和“北平”分开写,并设计问题“对北平强烈想念之情的词句有哪些?”新课标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样的一个板书,一定会激起学生探寻的兴趣。学生在随后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老舍对北平岂是一个“想”字了得,语句中透露着他对北平浓浓的“爱”。我
3、把学生得出的认识——“爱”字板书在“北平”的下方,在此故意卖起了关子,并问学生对老师的板书是不是有点摸不清头脑,要想探寻究竟就请大家继续研读文本吧!此时学生的热情又被掀起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这次教改重要的一项就是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的学习方式。在这课堂中,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有活力的课堂气氛,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现在大家把目光集中到研读的4-7节,看所想的北平是什么样的?学生很轻松地把北平的三个特点:接近自然、布局匀调、动中有静概括了出来,我把它板书在“北平”的上方。接着从板书内容
4、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想”“爱”都是主观性词汇,而“接近自然”、“布局匀调”、“动中有静”却是客观描述性词语,难道仅仅是客观叙述,它们与所要表达的对北平强烈想念之情有联系吗?这样的过渡很自然,使课堂气氛掀起了又一个高潮,有的学生回答北平是一个充满鲜活生命的城市,它让内心安适、坦然,更对北平产生深深的依恋之情;有的学生回答这样匀调的布局,让自由自在,又怎能不去怀念北平;甚至有学生从字里行间看到对北平有很细致地留意,细到水中的小蝌蚪,果子上的一层白霜儿,回答不仅是在向我们介绍北平的特点,而且很好地做到情与景的融合,将北平的风物与他的情感相交融。这其实就是
5、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既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我设计的板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道具,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在品味之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老舍对北平不是“想”所能概括的,而是源于心底的“爱”。当我把板书的内容用线连起来时,看到学生恍然大悟的神情,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惊叹。这样一个鲜明的板书、艺术性的设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相信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记住的不仅是它的形式,更多的是板书的组成内容。因为板书的过程即是文本内容整合的过程,又是引导
6、学生思考问题,层层研读的过程。学生对这堂课应该把握的重点是什么,自己又收获了些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有鉴于此,我真切地领会到科学性、艺术性的板书,能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浓厚兴趣,体现了文本的艺术特性,更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当板书完整呈现时,相信学生已理解这样的一颗心,不但是老舍的爱家之心,而且是他的赤子之心。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情感得到熏陶和价值观得以形成的过程, 因此本课的板书设计不仅与教学内容充分地融合,也更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课程理念,即正确把握语文教
7、育的特点,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大、更丰富的学习空间。 靳娜,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