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

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

ID:23938202

大小:2.98 MB

页数:264页

时间:2018-11-11

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_第1页
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_第2页
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_第3页
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_第4页
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UDC:本校编号:一__10652博士学位论文-?、:-■1'-‘-1?.?-?\>?..V.二、.f..:'.、.;\siV、,n;立论文题目: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研究生姓名:马党库学号:b2013030104041指导教师姓名:王利荣、刘建宏职称:教授'?.''s*v'-.。?’?-、.....t..;-v:?:V\\,iP.;s|.、申请学位等级:博士学科:法学专业:刑法学研究方向:刑法基础理

2、论与实践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3月论文答辩日期:2017年5月’k.:'',.、-.丨:A,SM>:论文独创性的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宄工作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宄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一,材料;对于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曰%34^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3、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政法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所送交的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论文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向有关部门和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彡^^^/S^?广了博士学位论文寻衅滋事的刑法界定OntheIdentificationofPickingQuarrelsandProvokingTroublesinCriminalLaw作者姓

4、名:马党库指导教师:王利荣刘建宏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内容摘要寻衅滋事罪的设立与适用一直集聚诸多理论与实践的争点。寻衅滋事罪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作为脱胎于流氓罪之“口袋罪”,它的适用空间并未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结束而有所紧缩。就历史发展的一般逻辑而言,即使在封闭社会中个人道德观念、价值倾向的高度一致性,令包括滋扰的不入流行为虽未有严重实害却仍为其所排斥,在价值多元化时代亦即倡导刑罚谦抑性原则之当下,社会通念之包容性似已无须也不应继续动用这一罪名。现实并非如此。2011年刑

5、法修正案(八)增设该罪行为要件和增设加重法定刑,明显降低了该罪犯罪门槛和确认该罪的地位作用;后续司法解释还将在网络中的点击率、转载率作为寻衅滋事入罪标准,该罪适用呈现扩张态势。与此同时,寻衅滋事罪一直是人民法院适用的常见犯罪类型,寻衅滋事罪法定九种具体行为要件高度相似于甚至同质于分则若干罪名的行为方式,该罪四大类行为要件又不时可以用于同时评价一个行为,以致于人民法院更倾向于用其简化定罪思维,该罪在司法阶段呈现同步扩张态势。寻衅滋事罪边界的划定绝非是完成将构成要件与行为事实对号入座的简单公式。四大类行为要件归纳缺乏逻辑上的排他性,如此组合的具体

6、行为群往往你中有我,典型的例证是随意殴打中高度伴随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等行为,于是罪名适用混乱现象伴之而生,不同侵害结果程度及个人加工作用导致的罪名转化,还会引发更大的司法争端。为此,笔者选取全国法院系统自2014年---2016年共计7371份寻衅滋事罪的上网文书作为一般分析样本,重点分析其中六百余个寻衅滋事刑事判决书,循着价值思辨和逻辑演绎寻求结论的套路,尝试系统解答上述问题。论文分为五部分,共23万字。第一部分,介绍制度、法律及理论背景,说明数据样本,总结司法规律和归纳不足。首先,简要说明废除劳教制度后的刑法与治安处罚法的二元制裁格局

7、,清晰制裁层次,梳理刑法修正案(八)“恐吓”入罪引发的理论“混战”,突显剖析寻衅滋事罪构成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其次,系统梳理既有研究成果,了解研究进展,防止自己的研究沦为重复性和陈旧性研究,了解现有理论的短板、空白与缺陷。再次,通过选取寻衅滋事罪相关司法解释制定后的上网判决,发现司法者裁判的基本规律,了解审判法官对接规1范与事实的关注点,指出在司法裁判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比如,“破坏社会秩序”成为裁判“套语”,公共秩序在定性中被虚置;公共秩序与法益关联出现裂隙;公共秩序与“公共”场所秩序有所混淆。又如,流氓动机化入行为的

8、判断、侵财型寻衅滋事的认定扩张到经济纠纷,起哄闹事成为撕开定罪缺口的惯常理由;再如,定量要素各说各话等等,为后续研究解决对策奠定问题和事实基础。第二部分,明确寻衅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