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

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

ID:2390399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_第1页
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_第2页
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_第3页
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_第4页
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深入思考◎汪东升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所听的课题是货真价实、深有教益的,如何做到让课堂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进行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到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进行深入地思考,真正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看看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不用说是有效的或者是高效的,甚至可以说是低效的或者是无效的课堂,关键是问题的设计不符合教学的规律,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模糊的问题设计导致教学目标的完成不到位。一节课最基本的就是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巧妙,教师

2、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特别是问题设计得明确、清晰、有针对性。然而有些教师问题设计得模糊、空泛,一节课下来,教师是稀里糊涂,学生也是不知所云。在听一位教师讲授《海燕》时,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设计问题:文中写了哪些事物?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前一个问题较为清楚,后一个问题让学生如何去回答。还有就是针对如朱自清的《春》、鲁迅的《雪》等优美的散文,很多教师总爱设计: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来品一品。既没有任何的标准限制,又不教给学生品析的技巧、方法、角度等,课堂怎能不乱,教学目标岂能达成?第二,随意的问题设计导致教学深度肤浅

3、。现在有些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热闹,在教学形式上绞尽脑汁,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投影画面,但在文本的研读上不够深入,以至于问题的设计没有深度,没有针对性,撕掉表面繁荣这层面纱,一节课的价值所剩无几,真可谓是舍本逐末。如一位教师讲授《夏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的夏天是怎样的?一节课下来,表面很热闹,但对“自然之夏和生命之夏”没有解读,整堂课就在这随意的、肤浅的问题设计上迷失了方向。第三,生硬的问题设计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我们反对那些形式主义、表面繁荣的课堂,并不是说不要课堂气氛的活跃,现在

4、的初中生因为身心发展的特点,课堂上不善于表现自己,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如一位教师讲授《猫》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猫的来历、色彩、特点等的语句,然后一只一只进行品析,学生毫无兴趣,如果设计成表格,小组之间竞赛完成,课堂气氛会活跃很多,效果会更好。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必须深入到文本中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问题的设计上狠下功夫,精心设计。笔者就浅谈些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教师必须将课文研读透彻。现在有些教师备课找了不少资料,将教参熟记于心,可是学生的兴趣却不高,效果也不好,关

5、键在于教师完全依赖于教参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丧失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成了一个“二道贩子”。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将教材研读透彻。将教材研读透彻,既是指教师深研细磨,精读细读,把课文读懂读透,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更是指教师不被教参左右,不被别人的见解束缚,对作品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通道和悟觉。比如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于文章的主题,过去偏向于“批判脱离儿童实际的封建教育”;而现在的教参更倾向于“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教师如果抛开教参,仔细品读,

6、就会发现这两种结论在文中都有具体的表现,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内容,而不是随着教参的变化,自己也成了一条“变色龙”。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瞬间知道该怎么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机智和才艺。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缺乏教学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现在的教学改革呼唤教学专家的出现,专家和普通教师的区别就是专家拥有教学智慧,能够发现独特的东西,能够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得准、问得深、问得巧。一、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课文的“文眼”入手。什么是

7、文眼?晚清著名文论家刘熙载有言:“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应,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合变化,一动万随耶?”标题通常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独具匠心的构思。如教学《伟大的悲剧》,针对文章较长、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的特点,从题目入手设计问题:悲剧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说这场悲剧是伟大的呢?问题简洁而又清晰,通过完成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轻松而又深刻地感受到斯科特五人此次行动的悲壮,精神的高尚。二、从文中的关键语句入手一篇文章通常有一

8、些关键的语句,这些语句或者是在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或者是在结构上总领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等。围绕这些关键的语句去设计问题,对于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训练思维能力,掌握读书方法,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教学《孔乙己》时,根据课文末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设计问题:大约和的确是一对反义词,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为什么要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