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93154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初中论文: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何天英内容摘要: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科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教师须建立新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学生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保持实验热情,实验室须提高实验探究服务功能并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关键词:实验、现状、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正文:著名科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科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通过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理论指导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课标》也指出:实验是学生
2、探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喜爱实验的心理,创设实验场景,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由此可知,实验不但重要而且在新课程中显示出比以往更突出的作用。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1、重知识的掌握,轻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又加上教学任务重,时间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纸上谈兵”或多媒体“播放实验”仍屡见于科学课堂——教师对实验原理和结果进行重点讲解,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作一般介绍。学生没有对实验进行设计,也没有利用实验器
3、材进行相应的操作、探究,缺乏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的学习和训练,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难以提高。2、重实验的验证,轻实验的探究。科学教材安排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然而有些教师可能受陈旧教育思想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把探究性实验当作验证性实验或可有可无的实验来处理。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有些老师先让学生阅读种子萌发的条件,再来做这个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至于“为什么要种子的萌发与温度、水分等的关系?”、“怎样来设计实验证明种子的萌发与种子的形状
4、、大小等无关?”等我们渴望看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可能永远被埋没了。如何走出传统实验教学的篱笆,建构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是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5一、教师方面新课标指出:“科学专任教师,必须掌握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素养。”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向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1、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具备教育思想是任何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第一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
5、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如果一个领导没有教育思想就没有尊严,剩下的只是权力,一个教师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教育思想,工作虽然很认真勤奋,但缺乏科学性、方向性,那只是在盲干、蛮干、傻干。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变讲述式实验教学为探究实验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挫折和成功,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创新求异,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2、教师应该具备新型的实验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
6、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在实验中规范的操作、专业的讲解、优美的形体、严谨的作风无疑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二、学生方面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习惯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1)、预习习惯。实验预习是实验成功的有力保证。每个学生实验都有
7、它特定的教学目标、器材及实验步骤,如果不预习盲目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心中无底,会影响实验时间和效果,也易损坏仪器,严重的会造成实验事故。同时,预习习惯的养成,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对老师而言,也能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理想境界。5在预习习惯的培养中,重点要做好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及时督促检查预习,经常激励预习。(2)、操作习惯。任何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操作,正确的基本操作是学生完成实验活动的基础,因此,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大大提高学生
8、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技能,为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操作习惯的培养中,重点要做到操作规范、不可随便,如使用电表、天平前必须调零,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同时做到及时观察、记录、分析、推理。(3)整理习惯。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