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71689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这节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所以《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收获。二、学情分析定滑轮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是太熟悉。因为它的
2、位置比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为数不多,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老师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照片,最好是在学生周围熟悉的,但不太注意的滑轮图片,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章
3、机械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六、学习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七、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蜡线、滑轮一个、钩码一盒、测力计一个。2、教师准备大一些的演示用的滑轮及学生用的备用品若干。3、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实验记录单。八、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九、授课时间一课时十、授课教师韩春丽十一、教学过程(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升旗片段:升旗的时候,大家想过没
4、有,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2、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1)学生观看升旗片段(2)交流发现。(3)思考、推测并回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展示升旗资料,启发学生对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二)以实验展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定滑轮的研究】1、师:为了进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让我们来模拟一个升旗的装置吧。2、巡视、观察、指导。(1)根
5、据提示,学生组装升旗的装置。A、找来铁架台,在其上面固定好一个滑轮,并穿好线绳。B、在滑轮两边的绳子上挂上钩码,试试看,会怎样?( 2)学生动手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交流: A、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的时候,旗杆顶部的轮子是固定不动的。B、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的时候,挂有旗帜的那部分绳子会向上移动。C、说明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3、师: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提问:(1)是什么起了作用?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呢?(2)我们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轮是不是也
6、有省力的作用呢?4、师:谁能将定滑轮的特点完整的复述一遍?(复述: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的研究】1、师:播放搬运货物录像,明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2、师:那么动滑轮有些什么特点呢?研究动滑轮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3、各组学生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动手操作。4、学生动手操作(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2)绳子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重物(3)用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5、师:哪组来汇报一下探究结果?(1)学生整理、汇报探究结果。(2)学生
7、小组讨论、思考,并做汇报。归纳:使用动滑轮大约能省一半的力,但并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实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三)以发现结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学生填表、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2、交流汇报。
8、3、填写实验记录报单。【虽然这些结论是学生得出来的,但不巩固一下,在不长的时间里也是会忘记的。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四)以视频巩固,开阔眼界,感受神奇1、学生讨论,交流回答。2、学生欣赏体会。【在这个环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