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66746
大小:63.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内容摘要]正确理解教育产业化的科学内涵,合理划分教育的层次,是实行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教育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为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日益来临、教育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是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实依据。[关键词]教育产业化;理论基础;现实依据近年来,关于教育产业化发展问题,在理论上一直争论不休,远未达成共识,在实践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难点。我们认为,在合理划分
2、教育层次和正确理解教育产业化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分析非义务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是判定教育能否产业化的关键。一、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经过1998年以来的激烈讨论,理论界基本认同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国内外理论探讨与实践中对“教育产业”的提法已无大的分歧,理论交锋主要集中于对“教育能否产业化发展”这一问题的理解。国内不少人否定“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是因为对“产业化”及“教育产业化”理解有失偏颇。“产业化”一词起源于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在英文中同义于工业化(Industrializ
3、ation),本质上是指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实现某一产业积聚、扩张和发展壮大的过程。简单地讲,教育产业化就是指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壮大的过程,具体而言,教育产业化是指以不同层次的教育的合理划分为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丰富教育资源,沟通和衔接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优化教育产业组织结构,理顺教育产业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横向和纵向的教育产业链条,实现教育产业聚集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强调的是,对教育产业层次的
4、合理划分是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仍然基本上由财政投资,非义务教育则可以产业化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教育产业化”的理解却存在着严重的泛化和异化,比如把产业化的范围扩展至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把产业化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化”、“交易”、“向市场要教育经费”等。这些理解都是人们对教育产业化科学内涵的歪曲认识,并导致社会对教育产业化的强烈秤击。因此,正确认识产业、产业化及教育产业化的科学内涵,分清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层次,审视教育产业化发展的依据,是明确教育能否产业化的关键。本文认为,
5、在合理划分教育产业化的层次的基础上,推进教育产业化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充分的现实依据。二、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一)非义务教育产业化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人类早期社会中的教育活动是与物质生产活动的整个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广义上讲,“社会生产包括三个范畴,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在出生时是未完成的人,那么人类自身生产,除了“种的繁衍”和人口数量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学习生存技能,积累经验,传承人类文明遗产,提高人口质量,形成社会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劳动力和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6、人(劳动者)是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环节,其生产性是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二)人力资本理论为非义务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在1959年发表的《人力资本一一个经济观点》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本论”,又于1962年写成《教育与经济价值》一书,运用教育投资收益法,计算出美国的教育收益率为17.3%,提出教育投资是一种资本,是生产中除人力、资本之外的另一个生产要素,并得出了“教育资本”这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增长额中占33%的结论,教育资本形成人力
7、资本。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既可以满足眼前的消费也可以带来远期的收益。教育资本的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得以体现,而获取人力资本的关键则是教育投资,包括个人、国家。对个人而言,教育作为私人投资,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工资;对国家而言,国民的人力资本可以视为一种国家的生产要素,可以创造更多的国民生产总值。舒尔茨还认为“理想的投资方式应该是增加那些可能生产最佳预期收益率的资本形式”,物力资本收益递减,人力资本收益递增,而教育投资收益率往往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
8、率。因此,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资本积累的重点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就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由此奠定了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三)公共产品理论为界定非义务教育产业化的合理范畴和教育产业投资的主体提供了依据保罗•A•萨缪尔森在1954年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指出,根据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来区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进而确定不同性质的产品的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