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

ID:23864943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_第1页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_第2页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_第3页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_第4页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提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系统观,即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和文体的高弹性,并对转型期文化力量的干预如何引发本体结构变易作出简要分析;继而从主体文类学视角,审理了六大散文群落为基本格局的90年代散文生态,并对其本体性表现予以考量;然后对新世纪初的散文格局作以考察,分析了精英书写如何取“进步的回退”姿态,“新流言体”如何成为相对完熟的消费文化散文版,网络散文的崛起,以及刘亮程等散文如何预示了散文本体性在高位格上的复苏。【关键词】文化转型语境/散文的本体性/文化本位性/本体结构变易/话语构型【

2、正文】  文学一向被看作时代转变的风向标、社会文化精神之屏显,那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彰显出文化潮峰性质、曾如广场狂欢般占据文学的半壁江山、其审美热度迄今尚“在路上”的当代散文,在全面文化转型语境的干预下其本体性有过怎样的变易?散文的审美现局与走势又如何?对文化转型语境与散文本体性流变的同构对应关系加以追问,借此廓清多元多维的散文文化格局与话语构型,并对其精神内涵与审美功能作出价值估量,想来于宏观把握散文的创作态势和散文美学建设不无裨益,于电视文学发展亦可提供一个参照系。  在探讨文化语境与本体性流变的对应关系之前,拟先从有限的理论资源中

3、提炼、创构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性界说,以此为据,再转向散文的历时性考察,从而有效检视90年代以来散文的动态轨迹和本体性演变。  笔者以为,散文的本体性从逻辑结构上可分三个层面: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文体的高弹性。其中,文化的本位性可视为文本地基;思维的超越性如同文本支柱,常态下位居支配地位;文本组织的审美标示——文体的高弹性,则为一篇作品能否步入散文的审美之境发放入场券,三性的空间关系显示着散文本体性的共时结构。系统分析还表明,散文的本体性又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动的结构系统,其中有的要素享有支配权、决定着文本风范,有的则处于从属地位。当文

4、化情境激烈动荡时,当承载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创作心理结构改变时,散文的本体结构相应就会作出调整,诸要素就会发生易位,文本性质也因此“变脸”,这正是文随代变的内在机理之一。这种易位还呼应着文本范型。如审美要素比较显赫的文本常称“美文”;思维要素占上风的多为“哲理散文”(亦有人称“思维散文”);作历史文化漫步的则是“文化散文”。内容来自.nseac.  文化本位性,使散文更热情地向社会文化敞开,更醒目地反映文化脉动。加之散文具有再现与表现的双重功能,在随心所欲描述文化现实之时又能合理合法地戳戳点点,优秀点评可以较少拘束地越过符码识见,正可谓一种易于解惑解

5、渴的方便文体。而形象架构上的散跳性,能指层面上的虚虚实实以及叙述笔吻的亲和力,则使它的文化表达更自如、更易被读者接纳。(注:于君:《散文讲稿》,群言出版社2003年版,第53-58页。)因此,当中国社会迅速闯入令人眩晕的文化转型期,散文“短平快”的文体个性便与大动荡的文化环境一拍即合,于是被历史导演推上文学舞台领衔主演并在一夜之间走红。      一、文化转型语境下散文本体性的历时显现  回首向来萧瑟处,文化转型的动荡景观清晰可辨:20世纪80年代担纲主旋律角色的精英文化,刚迈过90年代门坎,便被“商品话语和大众媒体的狂欢”包围。前现代、现代与后

6、现代被赶进同一时空,价值、观念的形形色色错位被迅速引爆。在文学场域,与“上帝已死”、“文学已死”的声声相伴,散文的文化先知意识开始瓦解,其文化形态、文本范型和话语风格迅速朝多元方向扩散。在这其间,承载中心意识形态的政治性书写从散文中悄然退场流向他域;以风土人情为题材对象、以温馨怀旧为审美情调的民间通俗文化书写,也因渐渐失去话语对象而退居边缘。至90年代末,散文的裂变与繁殖逐渐尘埃落定,其文化部署大抵显现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平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以“新生代散文”、“知青代散文”、“老生代散文”、“学者散文”、“小男小女散文”和稍步其后的“后新生代散

7、文”为基本格局的众声喧哗散文生态,“创造出一个没有论资排辈或社会等级制度的喜庆世界。”(注:约翰·多克:《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7页。)  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的能量释放是如何使散文的本体性变易,派生出诸多文本范型的?散文又是以怎样的美学策略予以回应的?纵观上述六大散文群落的分化与集结,从中可理出概括性的初步答案。  其一,文化转型期的社会文本要求同时代的文学文本与之适应,而与历史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散文,自然会首当其冲作出应答。于是,文化要素便在散文中超强突显,迅速攀升到支配性地位,思维和审美要素则退居从属位

8、置。转型期文化的多极多元倾向,又使散文的文化出演相应有了生、旦、净、丑等行当之分。譬如,文化批判是90年代中期“知青代散文”高扬价值情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