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63317
大小:6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高原牧区156例皮肤炭疽流行病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原牧区156例皮肤炭疽流行病学研究摘要目的:分析2006〜2010年玛曲县皮肤炭疽发病特点,提高对高原牧区皮肤炭疽认识,加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玛曲县2006年以来的炭疽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高原牧区皮肤炭疽的发病特点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年龄性、职业性,并与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结论:针对高原牧区皮肤炭疽的特点,对重点地域、高危人群、高发季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合防控,降低皮肤炭疽发病率。关键词高原牧区皮肤炭疽流行病分析玛曲县是全国炭疽发病最高的地区之一,2005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级炭疽监测点
2、。现对2006〜2010年玛曲县炭疽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2006〜2010年玛曲县炭疽疫情资料来自玛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分析方法:对玛曲县2006〜2010年炭疽疫情资料作整理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0年炭疽流行概况:玛曲县各乡镇医疗单位2006〜2010年累计报告炭疽病例156例,年平均发病率78/10万。发病率波动在90/10万〜52.5/10万,2006年发病率最高90/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52.5/10万。5年玛曲县炭疽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例以散发为主。2⑻6年9
3、0/10万、2007年87.5/10万、2008年82.5/10万、2009年77.5/10万、2010年52.5/10万。发病地区:分布于全县10个乡镇(场),其中曼日玛乡发病率最高(29.49%),其次为欧拉乡和阿万仓乡,见表1。表12006〜2010年玛曲县皮肤炭疽疫情地区分布(nl56)发病时间:四季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总发病数的62.18%(97/156),9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20.51%(32/156),发病具有明显的夏、秋季节性。发病人群:156例病例主要以青壮年为主(49.36%),见表2。表2炭疽病例的年龄分
4、布(nl56)职业分布:牧民比例最高(69.23%,108/156),其次为屠宰人员(17.95%,28/156)和皮毛交易人员(10.90%,17/156)。讨论炭疽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长期存活10〜30年之久,短期内无法消除残存在土壤中的芽胞杆菌[1]。人经常因为接触到被污染的动物或动物制品而感染。目前,很少在发达国家自然发生炭疽,经济条件和卫生状况及卫生意识经常决定炭疽疫情的发生率[2]。上述综合因素是我县皮肤炭疽长期流行的根本原因。从发病情况来看,皮肤炭疽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畜牧、卫生等各部门协调配合
5、密不可分。县疾控中心针对我县皮肤炭疽的发病特点,夏秋季加强对曼日玛、欧拉、阿万仓等乡高危人群建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牧民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炭疽发病率。炭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呈地域性特点:排名前3位的是曼日玛乡、欧拉乡和阿万仓乡,木西合乡发病最少。这与曼日玛、阿万仓、欧拉乡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牲畜总量、畜产品交易总量在全县各乡排名前3位;尤其曼曰玛乡是炭疽的历史疫源地,该乡炭疽发病率最高还可能与老疫区土壤中残存炭疽芽孢有关[3];木西合乡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畜产品交易量小,故发病率低。发病呈季节特点:以6〜9月份为高峰
6、,这与夏秋季牲畜贩运、屠宰、剥食、皮毛交易活动频繁和天气炎热皮肤暴露多较易感染有关。因此,加强高发地区、高发季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控制和减少皮肤炭疽发生的重点。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49.36%)。青壮年为社会主要劳动力,因职业(牧民、屠宰场工人、皮毛交易人员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接触机会较多,所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牲畜患病是引起人间皮肤炭疽的重要传染源,开展畜间炭疽免疫是防止人间炭疽流行的主要环节;同时进一步加强畜间疫情监测,加大对病死牲畜的管控力度,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否则一旦
7、行成疫源地,就难以彻底消除;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加工、毛皮收购等工作人员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均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4],提高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降低皮肤炭疽的发病率。参考文献1陆德源,炭疽.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6-178.2WhitneyEJ.Anthrax: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ion.InfectiousDiseasesUpdate,2002,9:117-121.3开塞尔,萨吾提,童建国,等.一起动物源性人间皮肤炭疽暴发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报告[J].地方病通报,2007,22(1)
8、:73.4徐琳,郭彦,管洁,等.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病毒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