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2785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鲵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大鲵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 大鲵又名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经济价值。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溪河流水中。笔者所在的大别山区至今尚有野生大鲵出现。近年来,由于人为滥捕滥本文由.L.收集整理杀,大鲵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已成为濒危物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开始驯化养殖大鲵,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2、 1大鲵的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大鲵呈扁圆形,分头、躯干、四肢和尾4个部分。成鲵不具外鳃,用肺呼吸。头部宽扁,口大略呈半圆形,眼极小,位于头部前上侧,无眼睑,眼球可伸缩,嘴端具有唇褶,外鼻孔位于嘴端,呈圆形。体表裸露,头部背面、腹面的皮肤具有成对的疣粒。前后肢各1对,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前肢具4趾,后肢具5趾,形状与蛙肢相似。四肢是运动器官。体色多呈灰褐色或浅褐色。 1.2生活习性 大鲵属变温动物,喜在中下层水域活动。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幼鲵喜群居,成鲵多单独分散活动,穴居时不集群。昼伏夜出
3、,常在夜间觅食,发现食物后突然出击,一口咬住,待食物死亡之后而囫囵吞下。食性方面,大鲵为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食物主要有鱼、蛙、软体动物及水生昆虫等。室内养殖以投喂小杂鱼为主,如麦穗鱼、蝦虎鱼、鳑鮍鱼、鲫鱼及泥鳅、虾螺等鲜活生物饵料,也可以驯化后投配混合饲料。 1.3环境要求 大鲵的生长水温要求为10~25℃,最佳水温为16~23℃,当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5℃时,其食欲降低,食量减少,生长缓慢。当水温在16~23℃时,其摄食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幼鲵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若水温升降超过3~5℃,即可造成
4、幼鲵生病甚至死亡。溶氧方面,大鲵所需溶氧在3~5mg/L以上,要求水质清爽、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pH值方面,要求在6.8~7.8之间(用生石灰可以调节水的pH值)。 2大鲵的室内养殖技术 2.1养殖池建设 养殖池一般选择建设于楼房的第1层或地下室,也可以利用废弃的防空洞或者自然形成的山洞。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和杂质,透明度高,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先封闭对外的门窗,减少强光和噪声的侵入。有条件的可安装空调机,每15~20m2安放1台。养殖池可用大塑料盆,一排排分层设置。也可以建水
5、泥池,池与池连建,呈阶梯形设置,池内壁及底部贴上瓷砖。塑料盆的大小为0.5~1.0m2,适合于饲养幼鲵,水泥池面积2~4m2,池深0.5~0.8m,水深0.2~0.3m,进排水方便,进水孔要比水面高,以便进水时产生哗哗的流水声,刺激大鲵进食,排水孔设在最凹处。室内另建一池用于暂养小杂鱼等饵料生物。在室外开阔向阳地筑建普通池塘,用于种植水草,并且培育小杂鱼、虾、螺、蛙等饵料生物。 2.2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时间一般选在11月至翌年2月,放养前池子要用有机碘全池消毒,新建水泥池要反复浸泡8~12个月后方可使
6、用,幼鲵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泡5min再放入池中,同时注意水温相差不能大于3~5℃。放养密度:一般规格为2~5cm/尾的幼鲵,放15~20尾/m2;随着幼鲵个体增大,放养密度更小,成鲵养殖一般3~5尾/m2,同一池中的大鲵在规格上要求一致。近几年选用的大鲵苗种,主要来自石堰及江中大鲵繁育基地。进种时,要选个体小、体色好的苗种,切忌选个体大的老苗。 2.3投喂 要求做到四定,定位:固定的投饵地点;定时:投喂小杂鱼时均在傍晚进行,夏季在22:00,冬季为20:00,一般看水温而定,水温在适宜范围,一
7、般每2d投喂1次活鱼,当水温低于适宜范围可5~7d投喂1次;定质:选用无病无污染的鲜活动物饵料,决不能投腐烂变质的饵料;定量:一般是投5%~8%大鲵体重,投喂鲜活饵料要经常换品种,避免单一饵料品种造成营养不全而影响其生长[1-2]。 2.4繁殖 近2年根据大鲵独特的生态习性,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在室内模仿自然环境,砌人工巢穴,有天然流水之声及植草等措施。仿生态自然繁殖已初步取得成果。 2.5日常管理 一是巡池。坚持日常巡池,观察大鲵栖息活动和摄食的情况。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及
8、时加入新水,控制好水温。二是调节水质。及时清除残饵、粪便。高温季节每天换水2次。冬季气温低,每天换水1次。新水入池前要经过过滤净化,以保证池水清新、透明度高。三是控制光照。光对大鲵生长、繁殖有一定影响。因此,室内不宜安装强光灯,最好设置遮光板或搭荫棚,覆盖水池的面积的1/3~2/3。四是防治疾病。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进行检查,预防用中药五倍子,浓度为3mg/kg。发现病鲵,实行隔离,单独作针对性治疗[3-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